艺术家的本意不重要
与管勇对话其实并不轻松。他的“不否定也不肯定的回答”句式总是把人带入思辨的逻辑中。就像他的作品一样,永远表达着“质疑与怀疑的精神”,永远不给你准确的答案。
还是先看看评论家如何解读管勇的作品。
“知识分子身处红黑庄重的色彩世界中,书籍、钢笔暗示着与历史书写相关的场景,红色的围巾或红领巾代表着一个中国特征化的时代氛围,画面多笼罩着一种混乱之后的沉思情绪。管勇,通过这种个人化的图像呈现,向我们暗示了有关文化发展的精神问题。”
“管勇对于知识分子空洞化的表现,使用了一种寓言图像的方式。他的绘画主题接近于一种与自我灵魂和宗教的想象性对话,探讨崇高和知识分子的衰败导致的自我黑暗和心灵向上的不可能性。”
“管勇的艺术,反映着他对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涌现出的新兴阶层或新贵一族的思考。”
……
如此种种。但在管勇这里,全都是别人的看法,他自己或许并不认同!
“‘知识分子’一直是别人再讲。中国没有知识分子。说了100年了,似乎有莫大的希望,但愿望是破灭了。画中是群身份不明的人,是‘知识分子’也好 ,‘流氓’也成。身份是种很无奈的标识,他说明不了这个人。那些人物的形象,有人说像我自己,有点像吧,但也不靠谱!我肯定不是知识分子!”
“基于染色的考虑,我画了‘红围巾’、‘红领巾’。主要是红、黑颜色对比性很强烈,视觉上很有冲击力。”
“钢笔,小时候总是用钢笔。觉得好玩,就入画。我画得都是自己的环境。有什么画什么。”
管勇认为,绘画就是绘画,一切的界定都是不完整的。“那些所谓的‘意义’。我说了不算。绘画就是现实。从无到有就是现实,就是世界的缩影。一点不玄。”
在他的作品中,那些屡次出现的“符号”总是被大家关注,管勇也总要面对采访者同样的提问:“钢笔代表什么?”、“围巾代表什么”、“箱子代表什么”……
管勇说:“你觉得它是什么,就是什么!”这样的回答,听上去有些随意,但仔细想想你能感到他的真诚,以及对观者的尊重。管勇举例说:“比如书架,它在我这里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我对书架的形式结构感兴趣,它的排列保持着垂直和平衡的关系,很有意思。但是,其他人看到了书架,会建立一个自己理解的链条,寻找某种意义。给出一个简单的理由是容易的,但是不全面。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解读出的意义就不同。对于画家而言,观者的误读是肯定的,但误读是很棒的一件事,无碍于欣赏!”
管勇强调:“艺术家的本意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