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都适应不了官场规则 2011-03-30 17:57:05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郭静 点击:
与画中那些表情严肃的男主角不同的是,管勇棱角分明的面容下,总是一副坦然自若,洒脱不羁的神情。有人说,他画中的男主角刻画的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也有人说,那些人代表了时下的“政客”;还有人认为,他画的是“官僚”、是“牧师”。

创作是自我厌恶的过程

 

艺术家必须是沉静、坚持、智慧、认真的,他需要内心的坚持和对艺术的坚定。面对藏家和外界舆论需要有自己的坚守。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外界给予管勇的刺激绝对不小。比如,他的画作被王石100万拍下;比如他和冯仑进行了一次跨界对话。但这些对于管勇,早已成为浮云。“这些事情跟我没什么关系。跟艺术家也没什么关系。商业是独立于艺术的!”

 

近年来,我们在管勇的作品中发现,他越来越迷恋对细节的刻画。在他的作品中,总会有一些细节特别写实:书上的字、箱子上的褶皱、手背上的筋……

 

《任意的现实》是管勇2008年的作品,其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书、纸箱、书架、人物,皆描绘得精微细致。管勇追求一种极度清晰的真实,彷佛在整个画面中具有了某种“独立性存在”的意义,强烈突出了画家努力把握现实、寻求秩序、呈现真实的意图。但在这一貌似秩序井然、清晰现实的情境中,却充满著不稳定、解体与危机感,如书架,纵深处所呈现出的秩序、稳定感,与其画面前景所呈现出的无秩序、不稳定感,形成鲜明对比。画家对细节、现实、结构等的努力,却反而更隐喻戏剧性地呈现出现实的不可把握、无秩序、无方向和任意性。人物那忧郁、思考、探询的神态,及画面空间“井然有序”中的拥挤而令人窒息不安,似乎更加强了这一主题。

 

他说:“细节,展现的不是绘画的技巧或功夫。我之所以把它画下来,是基于一种愿望。感觉你抓住了什么东西,尽管不可能,但力所能及。细节不是我想传达的,而是我想构造的、把握的。它反映的是自己绘画的一个过程。”

 

管勇说,他作画的时候常常很激动,很满意,但第二天一看,又觉得太糟糕了!“至今没有画出一件让我满意的作品。创作就是自我厌恶的过程。我和很多朋友交流过,很多艺术家都会自我厌恶。”也许就是在艺术家们自我厌恶的过程中,反而更好地将他们的思索和探究融入了艺术创作,有力地表达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好的作品应该有独立的话语权,独立的创作风格和表达方式。在看作品本身时就可以传达给观者更多的信息,而不是靠介绍或者背景去烘托。它一定会对您的心灵有所触动,对您的视觉有所震撼。管勇的作品之所以会吸引我们,来自于他的作品中那些巧妙的表述,那些画面不会强加给我们的视觉更多的想法,而是传达给了我们更多的文化归宿感。

 

 


【编辑:耿竞鸿】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