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界剽窃手段五花八门 勿走拿来捷径 2011-04-10 17:56:5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徐红梅 点击:
中国文联、中国美协日前召开“美术作品著作权保护座谈会”,侵权多、官司少等一系列新旧问题摆在人们面前,让人对于法律武器的运用和完善充满期待。然而,法律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法律之剑所不能完全斩除的病灶——美术创作的剽窃之风······

中国文联、中国美协日前召开“美术作品著作权保护座谈会”,侵权多、官司少等一系列新旧问题摆在人们面前,让人对于法律武器的运用和完善充满期待。然而,法律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法律之剑所不能完全斩除的病灶——美术创作的剽窃之风,才是美术作品著作权被侵犯的根源,理应受到重视。

 

美术界“拿来”之手段五花八门。“拿来”可能是对整幅作品的照抄照搬,也可能是有选择的挪用:对作品局部放大使之独立,或者是对作品的“意临”:对构图、色彩、造型等元素稍加修改或变形,抑或是不同画种之间的跨界模仿:以不同的艺术语言“翻译”创意。在后现代艺术中,挪用作品甚至成为美术家打破传统艺术观念的一种手段——将历史上的名作原封不动地拿来,或稍加修改,或组合后加以展示,置入新的语境使用。

 

正是因为有了变化多端的“妙法”,再辅以中国美术师承和临摹的研习传统,一件相似的美术创作是否构成剽窃常常难以认定。艺术风格不能说不能模仿,许多艺术元素的挪用似乎在法律上也构不成侵权,展望四野,各式各样的剽窃和模仿在纯艺术创作、设计等各个美术领域里大行其道,无怪乎许多被侵权者摇头叹气:官司打不起,打不赢,更打不过来!“剽窃”的难以界定,助长了“拿来”之风,如今,与艺术创造精神背道而驰的模仿、抄袭、剽窃,已然泛滥开来,成为美术创作的一条“捷径”。

 

“拿来”之风盛行的原因更在于,艺术原创往往是十年磨一剑,而“拿来”效率最高。中国文化讲究传承,中国美术不仅需要“画内功”——画家对美术技艺的反复研习和娴熟运用,更需要“画外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方能以精妙之笔墨写出心中所思、耳目所感,设计出既有文化韵味又方便实用的产品。因此,中国美术难以速成,尤其是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中国画。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