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新闻奖评奖结果的亮点并不多。《洛杉矶时报》和《纽约时报》各获两项大奖,其中分量最重的公共服务奖由《洛杉矶时报》摘得。而由于16名具有投票权的评委最后无法达成共识,突发新闻报道奖空缺。
普利策奖分新闻奖和艺术奖两大类,是一个旨在鼓励美国本土新闻和艺术发展的奖项,新闻奖要求获奖作品必须是在美国报纸和网络上发表过的。即便如此,普利策新闻奖的国际影响力非常大,被奉为新闻界最权威的奖项之一,这一点从新闻发布会吸引大量外国媒体,不时有记者提出关于外国媒体如何参赛等具有常识性错误的问题可见一斑。
挑战权威是评委所爱
可以说,国际新闻报道奖是普利策奖新闻奖中唯一与外国沾边的奖项。此次该奖项由《纽约时报》驻莫斯科分社社长克利福德·利维和驻莫斯科记者埃伦·巴里获得,普利策奖评委会的评语是他们的系列报道“对俄罗斯不断崩溃的司法制度进行了人性化的解读,极大影响了俄罗斯国内对此议题的讨论。”
尽管吉斯勒表示不会对单个获奖作品进行点评,但他仍然特别提到:“《纽约时报》记者的文章被翻译成俄语,在当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鼓励了人们挑战权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吉斯勒的话和普利策奖评委会的评语部分反映了国际新闻报道领域的一个现象:在一些国家和社会,本土媒体参与国内议题的空间非常有限,很多社会问题需要通过外国媒体“出口转内销”方式传递,而外国媒体的影响力有时远远超过本土媒体,有的决策层人士非常重视外媒,甚至认为外媒是对外传递信息更有效的途径。
在新闻发布会上早报记者提出:“文章在当地的影响力,以及参与和影响当地社会的程度是不是普利策奖国际新闻报道奖的重要评奖因素?新闻本身和造成的影响力在评分中的比重如何分配?”吉斯勒回答:“影响力是国际新闻报道奖的评奖因素之一,不要忘了普利策奖的初衷和核心是公共服务。而后一个问题我无法给出标准答案,因为每个评委的个人喜好不同。”
参与过评奖的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一名教授私下对早报记者表示:“吉斯勒不能直说,毫无疑问,影响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看看本次和历年国际新闻报道奖的得奖作品就知道了。调查性报道,揭黑,挑战权威是评委喜欢的要素,这些偏好同样体现美国本土的题材上,所以不存在双重标准。毕竟新闻的核心功能是监督,这和公关是有本质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