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 2011-05-10 18:18:24 来源:《库艺术》 点击:
资本主义社会是为了生产而生产,在现代社会,我们每个人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做“消费者”,为消费而消费。我觉得要求我们消费者每一个人改变所有的生活也不太可能,顶多是我们每个人的社会态度而已,虽然我在从事这方面的艺术创作,但是我个人很悲观,而且我们很尴尬,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柯能:首先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我是第一次来中国,所体会到的中国在饮食方面和德国有很大不同,中国在饮食方面对我来讲是一个天堂,我在中国的餐馆里面品尝过六十多种不同的菜肴,而且能够看到这些菜也许是之前在市场上很新鲜买回来的,厨师加工做成的,而且我也看到街边有很多小餐馆,都是现场制作的新鲜菜肴。

 

而德国的餐馆里面都用之前冷冻起来的食品,厨师只是烧烤或者重新加热一下,端上来给客人吃,从这方面来看中**持了很好的饮食传统,德国饮食方面,快餐文化是一个恶梦,我希望中国能保持这个很好的传统,不然的话,垃圾的数量就会非常惊人了。

 

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中国的交通,路上有很多车辆,制造很多污染,这个也表明中国不可避免的进入工业化时代,遇到其他的工业国家所遇到的同样问题。

 

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与垃圾问题的理论,德国有很多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他们在探讨资本主义社会所产生的问题,但是并没有谁是专门研究垃圾和资本主义关联的,从党派来说德国有一个左派党,他们是偏重社会主义,他们一直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提出批评和质疑,对工人造成剥削,工人完全缺乏消费能力,有这样一个派系,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造成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德国在垃圾的处理方面,我觉得最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优点,一个是垃圾的分类处理,另外是垃圾的分类利用。第一点德国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国家,按照居住的社区进行行政管理,一开始采用强迫手段进行垃圾分类,然后慢慢时间长了之后,人们习惯了对垃圾分类,对有害的物质有专门的垃圾焚烧场,通过过滤装置,使有毒物质变得干净无害。

 

另外,采用市场经济方面的调控手段,把垃圾看成一个资源的组合体,通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式,使得一些比如说用过的塑料制品重新回收利用变成新的塑料,或者纸张的重新利用,还有对于厨余垃圾剩余垃圾,用生物方法做成肥料,用于农业当中。

 

另外垃圾焚烧场还可以发电,这个是非常有效的垃圾应用的方法,在德国社会还有一个垃圾问题没有解决,就是大家希望能够让工业界的这些产品生产厂家,在生产过程当中能够制造出尽量少的垃圾,这个不只是产品生产厂家的问题,同时跟我们所有人的生活方式有关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这本书当中所提出来的一个中心概念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他更多关注的焦点是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以及资本家的概念上面,而很少直接用到资本主义这个词。他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定义,他们是为了生产而生产,是为了原始资本积累增加他的资本和资金生产出大量的商品,而强迫性的把商品推向市场,这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不是为了满足历史的功能,也就是说根据整个社会的实际需要衣食住行来生产商品,不是为了社会的需要生产商品,而是为了生产而生产,特别在现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其实是生产者占据主导地位的市场,并不是考虑到消费者的意愿来生产,而是生产大量的商品,让消费者来适应更多的商品,就像我之前说过的,现在产品换代越来越快,一部手机也许用二三年,就觉得这是一个很旧的东西了,我可以扔掉,原来很长时间的使用寿命已经没有了,是人为的废弃,现在整个的西方发达社会进入了一个“即用即弃”的时期。

 

还有一个品牌问题,我们现在到大型商场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品牌,我们个体的人希望通过穿名牌衣服来代表自己的社会地位或者个体形象,现在的消费行为,也成了以消费为目的的消费,慢慢整个人的个性也受到物质和消费文化各个方面的影响,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存在很大的风险,人的主体性是越来越多的被人所消费的商品来体现。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