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旭超象艺术展”在美举办中美文化交流迈出重要一步 2011-05-14 19:33:16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2011年4月3日—17日,应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李保东大使的邀请,中国著名画家、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兼中国民族画院院长王林旭教授在美国纽约大都会交流中心举办“王林旭超象艺术展”。

 

王林旭在硅谷库布提诺市市长黄少雄(中)和海外联谊会理事林国庆女士的陪同下出席斯坦福大学中文中心的活动。

 

九、对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方式方法等多方面的思考

 

此次王林旭超象艺术展在美国的举办,正值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在华盛顿举行第二次会议。作为一个和联合国保持多年合作,在美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国艺术家和教育家,他启动的这次面向美国主流社会和高校的文化交流活动,对促进中美两国的人文交流以及大学之间的合作发挥了正当其时的积极作用。

 

这次赴美交流活动的圆满成功,表现为美国社会各界对活动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从联合国秘书长及联合国有关组织、纽约市政府、马里兰州公立大学和陶森大学、马萨诸塞州公立大学总校、波士顿地区的哈佛大学、加州的斯坦福大学直到美国国会图书馆,无不对这次活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对超象艺术表示出了喜爱和认可。此次在美交流的对象和形式之多样性,参与交流的机构和人员之多,交流话题之广泛和深入,都是以往中美艺术家的交流中十分罕见的。就中国艺术走向世界这一命题而言,王林旭此行无疑具有一定的突破性意义,这不仅和王林旭因其20多年来的国际交流经历所积累起的人脉关系和艺术影响力有关,也让人看到融汇东西方艺术精髓的中国超象艺术与世界对话的走向和前景,更反映出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的提升。

 

这次艺术展在美国取得成功,和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驻纽约总领事馆、驻旧金山总领事馆以及广大爱国华人华侨的大力支持更是密不可分。


尽管中国的超象艺术在初次进入美国就获得了当地主流社会的欢迎和认可,但这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今后要做的事情还非常多。一方面,中国的超象艺术还需要继续研究、发展和推广;另一方面,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还需要更多的创新。把我们的艺术带入西方的主流社会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从长远来说,这种进入需要达到一种入心、入境、入魂、入情和相融的境界,消除中外的文化隔阂任重道远,要想通过深入持久有效的艺术进步和交流来推动中国与世界在众多领域内的对话与合作,中国艺术家还面临着艰巨的工作和任务。

 

1、加强文化传播的战略研究——解决“要做成什么”的问题

 

我国近年来在全球积极开办孔子学院,向各国人民教授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化,这无疑是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文化软势力的一个意义重大的战略性举措。在此基础上,我国还需要立项研究一些以前考虑不足的课题,例如:研究在中外文化之间的深层和表象的差异点;研究西方文化输入中国的的目标、计划、措施、力度以及值得借鉴的经验;研究在中国文化中最容易在西方引起共鸣和认同的成分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更为全面的文化传播战略计划,从而使我们的文化传播工作更具有针对性,能影响更多的世界受众,逐步解决我们的文化传播工作往往只能满足西方少数人的猎奇性欣赏和短期性关注等问题,使传播工作能得到逐步的深入和扩展。也就是说,从长远的战略角度上我们研究的是“要做成什么”的根本问题。

 

2、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开展中外文化交流——解决“要怎么做”的问题


不同国家之间进行文化对话的效果,和相关国家的国力水平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一般来说,经济上的强者与弱者之间的文化对话很难相互影响,而更多的体现为经济强势一方对经济弱势一方的文化输出。弱国无外交,弱国也不可能有强大的对外文化影响力。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已经为世界所瞩目,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对世界的文化影响力也必然随之加强。越来越多的国家会对中国文化产生重视和兴趣。我们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相应地强化对“文化出国”工作的计划和部署。除了在国外常设孔子学院这样的文化机构以外,我们还需要有更多的“走出去”的方法和形式。比如:加强在境外的文化艺术巡展和巡演、举办更多形式的境外文化艺术讲座和短期训练班、支持中小学校组织非盈利性质出国文化交流活动、对中国杰出青年艺术家提供境外语言培训支持、资助国内外文化艺术类的长期合作项目的启动及运行、支持有符合世界共同关注的文化主题(如表现保护自然、倡导和平与天人合一理念的文化艺术)作品的创新启动和成果推广。

 

3、大力支持“相融性”文化交流项目——解决“怎样走近”的问题

 

超象艺术展在美国主流社会和高等院校产生的影响和获得的认可,揭示了中外两种文化进行有效交流的一个规律:在发现文化共同点的条件下,文化的交流更容易在双方产生共鸣。这种共鸣不仅可以使中国的文化成果获得国外的承认,还可以奠定更深入更广泛交流的合作基础。换句话说,当西方的主流社会从文化上认可并接受中国的某一成果之后,这一艺术就有可能在当地植根并获得发展机会,最终成为世界共同的艺术。这一点也是在全球化形势下文化艺术发展的一种趋势。因此,寻找并在世界上推广容易产生国际共同语言的中国文化产品,将在我国文化的世界传播工作中产生事半功倍的交流效应。但是,目前在我国还缺乏具备与世界对话能力的艺术大家。在国内享有声誉的很多名家的文化成就往往囿于经典的中国传统文化领域,其作品在境外的展览交流活动中取得的认同也只限于深谙中华传统艺术的亚裔范围,并不为当地主流社会关注并承认。这说明,中国的文化艺术需要面向世界的创新,并需要为此培养一批国际大师级的文化创新的领军队伍。促进中外文化艺术的沟通、理解和融合,是这批领军人物面临的主要课题。国家可以通过设专项基金的形式,激励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学术和艺术造诣良好、国际交流能力较强、在学术、人格及创新能力上表现良好的中国人文学家、艺术家和国学家走向世界,使中国文化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体现出多样化的,“传统文化”和“融合文化”并行出发的局面。更形象一些我们可以说,中国不但要向世界传授汉语、书法和三字经,也要向世界介绍融汇了多种文化语言的“当代水墨画超象”类中国文化创新产品。这样,我们的文化传播就不仅能满足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兴趣的外国人,也能找到更多愿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启发下,和中国艺术家联手发掘相融性跨国文化成果的外国人。

 

 


【编辑:陈春晓】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