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份额化的上海模式 2011-06-21 13:35:18 来源:和讯网 作者:黄梅 点击:
2010年12月,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推出首只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产品,作为整体框架的设计者,戎朝向《机构投资》独家解析了该框架的设计理念、交易规则及风控关键。

“文交所乃至监管层等各界人士都很重视——尤其是风险控制怎么做、折扣率怎么设计、如何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如何规避法律风险、不同法律制度之间的协调、投资人权利怎么兑现、如何管理等。”戎朝扳着手指一项项数给记者听。

 

上海天闻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戎朝,是那种有勇气尝试新领域的律师。

 

作为两大国家级文交所之一的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希望在“艺术品组合产权”交易的方面有所突破而找到主攻知识产权领域的戎朝时,他没多考虑就接下了为其搭建法律框架的活儿。

 

这不是件容易完成的任务,跨越物权法、知识产权法、合同法、证券法、税法、金融等多个法律体系,还涉及私募股权投资等金融领域的一些惯常做法等。

 

“这是个复合型的法律架构,全覆盖做起来有一定难度。”戎朝说。

 

2010年10月,在与文交所及各路专家接触后,戎朝正式启动法律框架的草拟工作。

 

“写这个框架的过程确实蛮痛苦的。没有既定模式,涉及的范畴是新的,要求设计者把不同的内容糅合起来,融会贯通——化不利为有利、尽量规避无利。这是我们的设计套路。”

 

大半个月内,戎朝写了十多个版本。“家里电脑上‘最终版’就有15个,还不包括小修小补的版本数量。”他说。

 

“艺术品组合产权产品”份额化交易,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尚属首次。

 

戎朝透露,整个框架共有十数章,每章还有多个小节;在此基础上草拟的合同就长达30页左右——“投资者若要在上海文交所进行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就得先签署这个固定格式合同”。

 

目前,上海文交所的份额化交易平台仅对“艺术品组合产权产品”放开。按戎朝所设计的框架挂牌认购的“黄钢艺术品组合产权产品”已结束认购。

 

虽然因份额交易系统尚在建设的缘故,该“艺术品组合产权产品”还没打开交易,但运营状况良好。

 

戎朝认为:“未来,只要国家允许,这个平台有望继续放开,引入更多其他文化产权实现份额化交易——当然如果那样,这个框架还将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在采访中,戎朝强调最多的是两个词,一个是“首创”,一个是“风险控制”。

 

这,也正是该框架最独特、最引人关注之处。

 

对话设计者:卖的是增值空间

 

记者:各地文交所纷纷推出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产品,比如天津文交所、郑州文交所等。上海文交所的方案有何不同?

 

戎朝:上海文交所的方案比较完善,目前市场上有这样三类:艺术品股票产品类、艺术品期货产品类,以及艺术品组合产权产品类。

 

上海文交所采纳的是最后一种,艺术品组合产权产品类。相对而言,我们这个方案的架构比较完善,风控条款最完善,我们这个架构里有未来定制的艺术品,成长潜力比较好。

 

即将包括现有存货、定制产品在内的多件艺术品,打成一个“艺术品组合产权产品”,在一定存续期内,进行份额化运营和交易。

 

我们的方案中,目前只涉及当代艺术品,一般情况下因为是定购所以真实性有保障。文物目前不涉及。

 

【相关阅读】

艺术品份额交易肢解艺术吹大泡沫

艺术品份额化 一场飞鸟和鱼的恋爱

艺术品份额化是某阶段标志性产物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