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人之为人的责任感 2011-07-19 14:03:22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
沙画师是什么样的一群人?他们有怎样的故事?沙画表演,又是怎样的一个行业?谁在做?据估计,全国沙画表演者只有一二百人。二三线城市的年轻人,希望靠沙画表演赚钱。前景如何?从业者多了,总有几个人会让它发展得更好。

谁在学?

 

二三线城市的年轻人,希望靠沙画表演赚钱。

 

对于有艺术积累的张维平来说,沙画并不难学。她盯着老师的沙画视频仔细琢磨,不断练习,很快就“出徒”了,并开始在一些企业产品发布会和婚礼上表演。

 

“网上有不少沙画表演视频,但有些是反面教材。”张维平打开电脑播放了其中一个,“这婚房明显违背构图原理……手上动作太细碎了……用一个新画面开始,完全是靠剪辑,可就是这样的视频,现在也卖到了几百元。”张维平用“良莠不齐”形容沙画的现状。

 

“我不觉得沙画有多高的技术含量。比起其他艺术门类,沙画倒真是可以速成。”张维平的话似乎暗示沙画学习是“零门槛”。

 

2011年春节后,张维平开办了工作室,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沙画培训上。“婚庆沙画3800元,全面培训5000元,课时都是30个。”

 

“学习沙画的回报率很高,几场演出就可以赚回成本。学好了还可以再去搞培训。”张维平说,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多是二三十岁,很少有人单凭兴趣来学习,大多是希望靠沙画表演来赚钱。

 

苏大宝近期也在开办自己的培训班,培训费高达9800元。尽管不少美术老师对这门技艺很感兴趣,他却表示,“从长远来看,美术功底对创作肯定有帮助,但沙画的技法毕竟与美术不同,过去的条条框框也可能会干扰沙画创作。”

 

“也许每个人都是艺术家,只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培养。”张维平演示着说,一把沙子,撒的力度不同,在玻璃案板上的效果就不同。她常常捏着学员的手去感受力度和技巧。“更重要的功夫在30个课时之外,我会布置临摹作业,让他们多积累素材,勤练笔作画。这些学员多来自二三线城市,回去之后,他们可就成了当地的沙画表演‘第一人’了。”

 

前景如何?

 

从业者多了,总有几个人会让它发展得更好。

 

流沙在玻璃板上不断创造、破坏、再重建而形成的蒙太奇,呈现出流动的诗意美。但这种“秀”的成分颇高的形式,算得上艺术吗?

 

张维平认为沙画商业意味太浓。多年美术的研习更让她觉得,30个课时就能速成的沙画,不大够得上艺术的标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的副教授陈楠很早就开始关注沙画。“沙画配合音乐、灯光,加上表演,融合多种方式,表演性很强,的确能够让观众很兴奋。”

 

“艺术和‘玩艺儿’,有时就在一线之间。当它到达一定高度时,就是艺术。”陈楠甚至断言,“沙画的艺术地位虽然还不高,但它是这个新时代的产物。”

 

“沙画表演的方式是很相似的,创作者很难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当表演形成固定模式,意味着很难取得突破。”尽管如此,但陈楠依然保持乐观,“一门艺术要想得到发展,需要更多的人去从事它,从业者多了以后,总有几个聪明人去改变它的现状。”

 

至于如何突破目前的瓶颈,进入更高的艺术层面,陈楠坦言,“关键在于它能否从心灵层面去解读这个时代,而不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

 

陈楠反复强调说:“真正的艺术,要拥有抵达人心的力量。”

 

 


【编辑:汤志圆】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