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2011-08-05 10:03:09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冯源 点击:
一件在收藏品市场上以不到500元价格出售的瓷器,在浙江省杭州市一家鉴定机构经仪器分析检测后认定为“西晋真品”。而这家鉴定机构从2009年以来已经鉴定出三四千件“真品”。对于这家机构的鉴定结果,当地的一些收藏界人士也持异议态度。

文物鉴定的混乱局面引起了文物界专家学者的担忧。谭德睿说:“文物鉴定是-门涉及知识面相当广的学问,像青铜器鉴定就需要对其历史背景、器形、纹饰、铭文、制作技术等有系统认知。我研究青铜器30多年,只能从技术层面辨认青铜器,还称不上青铜器鉴定专家,但是现在有些人学识不足却以专家自居,甚至跨专业越俎代庖。一些所谓鉴定机构也随意开具证书,从中牟利。”而周少华也表示,现在利用科学仪器行欺骗之术近几年时有耳闻,这既败坏了科学技术之良好名声,又给鉴定界增添了混乱。

 

这种混乱局面的根源是长期以来这一行业无法可依。浙江省文物鉴定审核办公室主任柴眩华说,现在许多文物和艺术品鉴定机构只是在工商或者民政部门进行注册登记,国家《文物保护法》及《<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对这些机构的鉴定资质都没有要求,因此,其鉴定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就难以保障。根据《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文物所有权人或持有人可向县级以上地方文物行政部门申请认定。

 

不但成立、注册无法可依,文物和艺术品鉴定机构的运作同样也得不到法律规范。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田宇原说,目前只有《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对美术品经营机构有所规范,而其他文物和艺术品经营机构的运营始终无法可依。他认为,要端正文物鉴定市场的风气,既要靠行业自律,也要靠包括媒体监督在内的社会监督,同时也需要法制建设。“过去文物鉴定是文人圈里的雅事,现在是‘全民收藏’时代,如果无法可依,文物鉴定行业就无法健康发展。”

 


【编辑:易小燕】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