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人之为人的责任感 2011-09-08 09:49:29 来源:ART概 作者:贾佳 点击:
2011,中国版画80年,又逢中国版画年。从年初开始便有一些版画的展览陆续展开。最近更是好展览此起彼伏。今日美术馆的《古元版画作品展》、中国美院《第十九界全国版画作品展》、更闻悉匡时拍卖设立版画拍卖专场,有很多老艺术家的绝世精品悉数亮相。

中国版画80年

中国版画80年

 

版画的当代教学模式

 

中国的创作版画于20世纪30年代发展至今,为了传承和发展版画艺术,已将其列为艺术学院的课程里必不可少的一项艺术媒介。版画版种众多,但最重要的还是技术,所以从基础课到工作室,它在学院教育里呈现着其独特的教学模式。

 

云南艺术学院院长李小明说:“学院版画教学的模式基本上依照传统版画的教学模式在运行,即学生的专业课程:素描、色彩等造型基础课程和版画的技法训练课程加上创作课程。主修一门版种,辅修其它,如主修木版,辅修铜、石、丝网,反之亦然。另外还有部分涉及其他画种如中国画、动画等的选修课以及少量的下乡采风、外出考察参观的内容”。总之,学生主要是以课堂教学、造型训练和技法训练为主,相对其它画种,版画的技法训练有较多的自主创作成份。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赵永康教授是这样阐述版画教学模式的改变的:目前艺术院校的版画教学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改变了版画教学内容以技法为主的传统模式;改变了版画传统教学手段单一的方式,针对美术学院的学生求知欲强,兴趣点多,接受能力快的特点,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利用录像、光盘、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结合经典作品观摩(幻灯片,画册,范画)介绍版画的概况,使学生近距离快捷、直观的了解和接触版画,并对选用作品随时更新,使学生能及时了解版画的最新面貌。逐步强化版画教学中的现代因素,突出版画这一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艺术语境中良好的渗透性和兼容性,展现了现代版画所具有的非常潜力和前景。

 

版画的艺术传承和创新

 

因为很少关注版画活动,也许我们一直忽视了很多伟大的作品:藏书票、各种积极口号的字样以及电视上看过的革命时期的红色海报,他们曾经如此鲜活的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可喜的是这种鲜活积极的东西至今依然受到艺术界的尊重和年轻“潮人”们的效仿与推崇。由此可见,版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是有极大意义的,它的出现首先是丰富了艺术的门类,同时其背后承载的是对于印刷术的一种继承和发展。版画也是一种便于流通的艺术。因此也推动了艺术品在不同阶层和消费群体中的流通。版画不仅是一个画种,更是一种文化和信息的传播媒介;是一种艺术的思考方式,与时代文明息息相关。

 

首先,版画自身独特的艺术审美与制作方式,是版画这种艺术方式存在的重要因素。它正是通过制版、刻版、打墨、腐蚀、擦墨、曝光晒版、印制等间接的创作手段来区别于油画、国画所独有的艺术特质。如果没有了这些制作上的间接属性,版画也就失去了其自身存在的艺术价值。由此可见,艺术创过程中的节奏快慢,不是、也不应该是衡量艺术是否与时俱进的标准,艺术不应该像其他科学、信息、医学等学科需要与时俱进,艺术需要的是静下心来,按照艺术规律进行艺术创作,急、快、浮躁是艺术创作的大忌,艺术创作应该按照现在国外比较提倡的“慢生活”、“慢设计”那样“慢艺术”,从这个角度来看,版画制作工序的繁杂、漫长是它自身的一种优势。

 

其次,版画的艺术创新体现在版材和工具上,它们有着独立个性的价值,有着属于自身的语言,版画的特性给我们提供了在版材和技法上进行反复实验的可能性;而同时更体现在版画的创作理念上,在版画艺术实践中,尝试不同的思维方式,多向思维、逆向思维,用新的角度看世界,做出新的选择。

 

任何绘画作品实际上都需要一个制作过程,而且最终的效果都多少带有了制作的意味,不过对于绘画性而言,这种制作都只是辅助性的。虽然从本质上讲,在利用材料这一点上版画是无异于其它种类绘画的,但其中过程的复杂性和循序性已远非别种绘画所能比拟。版画有别于其它画种的地方正是强调制作感,某种程度上讲这种制作感是在唱主角,这是因为在版画的制作过程中承载了大量的材料、技法因素。操作性贯穿始终,以至于在将板材、刻刀、画笔、溶剂、腐蚀液以及油墨、颜料、纸张、压板机等诸多的媒质串联和融合的过程中,它的操作性远远大于一般意义上的绘画性,这种全面、全程的制作方式在版画作品中留下相当明显的痕迹。也正是这种有板有眼,有程有序的制作,使最后呈现的画面有很强的画意,很浓的韵味。

 

再次,版画制作在与版材的共生关系和互动中具有不确定性,这种带有偶发性的随机印迹是版画制作过程中的必然结果。相对于有形的,有规律的模式文本而言,随机性具有更大的变数,更多的偶然性,时常超出了艺术家对画面的预判,所以版画创新屡屡存在惊喜。由于它因多种不确定

 

因素引发,故而随机性出现和变化的空间很大,当它被纳入版画创作有机的过程中时,也标志着版画创作理念的调整,对版画中的随机性的认同和研究的价值在于:揭示了我们的审美潜意识在与不确定性的动态、偶发、随机、虚拟互动中的共谋关系;开阔了审美的界域,开启创作思维模式之外的隐形触角;最大限度的发现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 “内隐信息”。

 

也可以说,版画的艺术创新体现在版画的制作过程中。在某种意义上讲,可以把版画的制作视作一个心理体验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有机的,有趣的,有变数,有活力的制作过程。每一个环节都为制作者留出相当大的空间,你可以倾其所想,尽其所能,并且具有很大的自由度,正是这种不易捉摸的出人意料的偶然性、随机性使得版画有了一种令人神往的魅力。“有法无定法”随时随地出新、出奇的特性,使众多艺术家痴迷,在从偶然走向必然的探索中,体会着一次次惊喜,这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效果使版画家在制作的每时每刻都存在"希望"和保持“敏感”。并且这种未知的,未名的喜悦将永远存在于未来的过程中。

 

版画的艺术市场现状及其“边缘化”

 

2011年被定为版画年,从1月14日张桂林老师在中国美术馆策划的“心境”,到中央美术学院的“显像之境”;从联合艺术推出的“法国原创版画展”到今日美术馆版画艺术中心主办的“田园诗韵”——赵海鹏水印版画展;从李帆老师在今日美术馆策划的“版画·概念”到“古元木刻展”,今年的版画活动相对频繁并且个个重大。但在整个的艺术潮流里来看,当代艺术展览的确已成为综合性展览,油画、国画、雕塑、装置、静态与动态影像、行为艺术、数码媒体交互艺术都在一个展览的同一空间出现。但在当代展览中,仍很少看到版画的出场,难道它与当代文化语境无关吗?还是它确实与今天的视觉心理与空间承载之间存在距离?它现在在艺术中的受关注度和市场现状是怎样的?或者它真的已经被彻底边缘化……毋庸置疑的是:近百年来版画与其它几个画种相比,无论是社会影响力还是艺术地位都不高,在中国的绘画艺术舞台上,始终扮演着配角的角色。

 

版画的艺术应该有什么样的地位?这让我想起了京剧、昆曲,遥想当年,京剧是何等的风光,票几句京剧是有文化、有修养的体现,但现在却需要动用国家资源来延留他的存在,是京剧自身艺术价值的问题吗?不全是,是社会变了,是社会需求变了,社会审美变了,有了照相术、电影、电视、网络,娱乐方式太多了,京剧或许已经不适应当今的社会了,退出历史舞台是迟早的事情。未来的某一时刻或许我们唯有在博物馆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去领略一下京剧的艺术魅力。版画亦然,之前实际应用的辉煌和在艺术创作的广泛应用是历史、社会的自然选择,现在有了更直接的艺术表现方式,如果有一天,艺术家在创作时都觉得不需要使用版画制作方式了,那版画就应该心安理得地退出艺术历史舞台,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目前版画面临众多困难:社会认知度较低,民众普及性差,这与版画在国际现代艺术中的地位不相符,严重影响了中国版画自身的发展。版画市场规模小,价位低,流通渠道不畅,而且版画的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不成正比,国内高端水平的版画作品其艺术价值在当下的艺术市场中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这与版画在国内民众中的普及程度和画坛的影响与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必须承认,版画在国内所受到的关注远不如国画、油画,版画只是陪衬或点缀,尽管在全国美展中版画以一个主流画种的身份单独展出,但其影响无法与其它画种相比。在我们的艺术院校里,国、油、版、雕作为传统的主流专业,发展基本上是平衡的。以中央美院为例,版画专业很受学生的喜爱并有很好的教学成绩,所以看来,版画的低关注度与学院艺术教育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与大的艺术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关。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