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人之为人的责任感 2011-09-20 14:59:56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采访/杨述 整理/李小溪 点击:
刘宇是一个典型的靠激情和行为来宣泄和释放的艺术家,在他那里没有讲究的制作,也没有讲究的经营,有的只是急切的泼洒和无法抑制的呈现。他总是想让他笔下的颜料超越被动的描述而迸发出内在的放纵,将内心中的躁动与颜料的质感、笔触的运行融为一体。

刘宇:我从附中再到美院油画系毕业,到法国后,他们整个艺术教学的构成完全是不一样的,那个时候只能用“震撼”一词来概括我的心情,但是很快就尝到了好处,因为我在国内已经读了美院,所以出国以后也没有必要读他们低年级,因为当时是工作室制,所以我就进了绘画工作室,进到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基础课,就是很自由的画,导师每周就来开会一两次,也会单独辅导一下。那里开放式的教育很舒服,各个工作室都是相互开放的,所以我也偶尔去下摄影工作室,或者版画工作室做点版画,搞点照片,还有很多的研讨会和讲座,这与我们国内当时相对保守的教学方式很不一样。

 

杨述:那你记不记得负责你们工作室的老师有没有对你很有影响的谈话或者有没有得到一些你觉得有用的东西?

 

刘宇:85年出国前班上创作的毕业作品已经开始偏离主流价值,乡土等题材的主题创作,但是模仿西方艺术的痕迹太重了,而且在中国不以模仿为羞耻。我记得高名潞采访时我就说过,到了西双版纳,看到那里的风景想到了高更,就画了一批仿高更的画,这种没有个人风格的情况在西方是行不通的。

 

杨述:当你在巴黎把这些画拿给别人看的时候,有没有人直接说,你这个画跟高更的风格很像?

 

刘宇:倒是没有人直接说,但是我们都知道,这种绘画在他们眼中过时了,因为那个时期欧洲主流艺术界少有写实绘画,以图片、观念艺术和涂鸦绘画,装置居多,而且有些大师的画就是在巨大尺幅上的平涂。所以我刚到法国的那两年很郁闷,自己觉得曾经建立的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在这里什么都不是,新的价值观还没有建立起来。后来通过看展览,在美院和老师同学接触,跟老师的一些谈话,开始慢慢了解当代艺术一些东西。也创作了一批新风格的绘画作品。

 

杨述:我记得看到过一张你的大尺寸平涂的作品。

 

刘宇:这是受我老师的影响。他是个西班牙裔的法国人,教我的时候大概五十岁,他也是个传奇的人,据说是有一天把他所有以前的画放在美院的院子里一把火都烧了,开始重新创作。他当时就在画一些平涂的非常色情的题材,这对我有些影响。那时国内画法很平面的还是没有,即使像高更那样的画也还是讲光影和色彩关系。而且当年也是有这样一个机会,是图卢兹美术学院与西班牙的美术学院有个交流展览活动,当时我老师还很喜欢我的画,留给我一块五六米宽,三米高的墙面,我就直接在墙面上进行创作,这应该算是我画的最大尺寸的画了。

 

杨述:在图卢兹待了两年吧?

 

刘宇:是的,但是这期间还经常去巴黎,也周游欧洲其他国家。

 

杨述:那在这期间有没有让你印象很深刻的展览?

 

刘宇:80年代的欧洲已经有很多大型的非常好的展览,像威尼斯 双年展,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和很多大型艺术博览会如FIAC等,我记得蓬皮杜艺术中心有个展览是关于1900年左右的日本建筑与绘画,看到这个展览非常受刺激。日本人学习西方在上个世纪初就达到了西方的同等水平。总之的感觉就是,漂流在汪洋大海中。

 

杨述:图卢兹之后就到巴黎去了?

 

刘宇:从87年开始就经常到巴黎去,年底就搬到那定居了。

 

杨述:那到了巴黎后有什么感受?

 

刘宇:巴黎是一个非常美妙的城市容易让人迷失在其中,乐不思蜀。博物馆和展览的数量,图卢兹跟巴黎是没办法相比的。因为法国有很久的中央集权制历史,都是以巴黎为中心,所有好的东西都集中在巴黎。巴黎对我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我在那里工作生活了二十几年,一直想写一本书,也可以叫自传,就是关于我在巴黎的生活工作,题目我都想好了,就叫《巴黎=艺术的麦加》,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讲,她是崇拜艺术的教徒的天堂。

 

杨述:80年代末开始陆陆续续有很多人到欧洲游历,你也碰到了一些人,那时候通过他们对中国有什么新的了解?

 

刘宇:85时期的东西对我来讲影响不是很重,但是也知道一些,在巴黎也认识了很多新朋友,80年代末有很多人出国,包括费大为、黄永砯、杨洁昌,当时法国有个策展人叫马尔丹,搞了一个叫“大地魔术”的展览,也算是第一次把边缘文化拉到中心文化中去的耍法,费大为就选择了黄永砯、 杨洁昌 等。从那个时候才开始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状况,之前因为信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都不太清楚。

 

杨述:我觉得95年以后中外的联系才开始比较密切起来。 那这个时期你做了些什么作品?

 

刘宇:是的,那个时候很多人陆续出国,见到了像你、庞茂琨、叶永青,方力钧,张晓刚 ,周春芽,等等,我主要是通过叶帅了解到很多国内美术界信息,而且一直跟国内艺术界保持联系。那段时期还是绘画为主。

 

杨述:那有哪些作品留下来了?

 

刘宇:一些具像写实,关于巴黎的老房子的。和一些半抽象加具像写实的绘画作品。

 

杨述:你在2001年以后断断续续的在北京、上海、成都来回跑,那真正回到国内租工作室是哪一年?回来有什么感受?

 

刘宇:06年,最早在重庆川美坦克仓库。这时候回来感觉国内的情况要好很多了,之前在国内租工作室都是个神话,97、98年只有方立均、刘小东等北京相对成功的艺术家才有工作室,一般都是在家里画画。06年回来的时候到处都有工作室了,中国的艺术市场也开始活跃起来,并且接近火红的边缘了,感觉市场的火爆又带动了一次艺术的新浪潮,至少在美术界大家都很兴奋,每个人都在搞工作室,搞创作,办展览,卖画。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