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涤非:真意无语——“行进中的绘画”展览 2011-11-09 11:54:02 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孙欣 点击:
贾涤非:画只是生活的一道痕迹。人性在成长中,会面对现实的选择、生态的选择充满了矛盾、诱惑、挑战性和极端个人化的神秘,这些会让每个人兴奋和迷失。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都在不同斑马线的交道口上,充分展现千姿百态的神采。生的力量是奇怪的,人性会经历弯道,也会有各种的“示意”,

孙:您对形式感的理解以及表现方式上所呈现的情绪都是相对热感的,不是冷静、沉稳的调子。让我想到马克·吐温曾经说过的:如果我们能在80岁的时候出生,然后慢慢往18岁的时候过,那人生应该比现在幸福快乐得多。这跟我们现在的生活,从18岁到80岁的轨迹呈现是不一样的。您的画里面有一种“倒着行走”的生命激情。从早期的画面里面,看到的更多的是理性的、厚重的东西;在近些年作品所呈现的面貌当中,看到更多的是您接近于纯度用色之下的生命力与主体精神气息。从早期到现在,整体上气息是有流动的变化在其中的。

 

 贾:绘画是一种生活,不是纯粹理智和纯粹的感性过程。对于我的作品,可能你的感受比我准确吧?

 

喜欢之后

 

孙:您认为一个好的艺术家的标准是什么?

 

贾:艺术家对艺术只有态度,没有标准。

 

喜欢艺术、喜欢绘画是平常自然的事,而喜欢中产生了一种特有的态度时,就要看人有没有承担这种喜欢的能力。在一本画册的后序里我曾写了一位朋友的遗憾,其中就提到“喜欢”这件事情。在喜欢中有了态度的同时,更需要超越喜欢本身的力量,二者缺一不可。

 

谁没有喜欢呢?唱歌、跳舞、喝酒、玩牌都是喜欢的欢乐。从老干部练书法到书法艺术所可以承受的内容一定是截然不同的;喜欢游泳到奥运拿到成绩,更都是用喜欢也解释不通的。态度是喜欢的极限,态度是一种力量。

 

仅仅是喜欢解决不了喜欢的态度所涉及的问题。态度是问题,态度是一种资源。实际上每个人对于喜欢都有自己的办法,而艺术家对待艺术应该具备的态度,这与上帝的旨意有关,对此我们都会真意无语。

 

哈哈。又扯得没边了。谢谢你春节里来访。

 


【编辑:汤志圆】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