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史书写”国际学术研讨会18日在天津美院开幕 2011-11-18 23:20:09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李超 点击:
2011年11月18日上午8点,由著名美术理论家、学者高名潞先生主持的“当代艺术史书写”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美院开幕。国内外知名现当代艺术史学者齐聚在此,共同讨论当代艺术史的书写问题。在研讨会间隙,与当代艺术史书写关系密切的“回望六〇”艺术展也在当日下午开幕。

演讲者精彩语录

 

高名潞:整一性不是一致或者统一,而是全面的视角。艺术历史是诸多方面在“你中有我和我中有你”的共生状态中存在的,甚至在同一个主流叙事中也有多方面。六十年代和文革中的“去政治”和红卫兵的复杂性是例证。

 

詹姆斯•梅尔(James Meyer):在60年代末期,红旗是苏和毛的标志。他认为中国艺术家60年代的回忆与西方艺术家不同,并例举邵逸农的作品,以及大字报对文革繁荣兴衰的反应以及对自我批评的重要作用。格美林的作品表现了中国左翼的幻想和中国艺术家的陌生暴力。

 

帕梅拉•李(Pamela Lee)她认为当代艺术要讨论过去和现在两个问题并当做一个问题,在这个意义上需讨论自身条件理论性变化,并列举了艺术家克劳斯以及他对对艺术史的短暂贡献。

 

沈语冰:中国80年代是一个艺术学术研究很发达的时期。贡布里希的代表著作比如《艺术发展史》和《秩序感》,也被当做中国当代艺术理论的重要构成,这是对中国美术界一种奇妙的影响。

 

杨冰莹:中国当代艺术并不存在西方前现代和后现代的那种逻辑。当代艺术不是时间上的概念,它还存在一定得价值判断。中国的当代艺术在展开时本身就是在一个开放的、受西方影响之下的情境下,它内在包含着文化的交流。因此我们在谈论当代艺术史的时候无法避免的要把西方作为一个参照系。

 

保罗•葛思谛(Paul Gladston):中国当代艺术是一个非常有艺术感的词,中国文化博大,也是各地文化的集合。这是一种对后现代主义概念的延续,并与解构主义相联系,因此,艺术的创造与时间、地点、文化形态相关,也与相关的当代道德、美学有关系。

 

朱其:费大为在尤仑斯做的八五回顾展很有意思,但他用的“第一次前卫艺术运动”这个说法实际上修改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定义,艺术家实际上是使用了西方古典的语言。从05年以后,中国当代艺术以改革开放三十年为分期,并在艺术史的书写上包含了古典和前卫语言。

 

常宁生: 中国当代艺术已经国际化,像蔡国强、艾未未等艺术家的作品也被国际所关注,但可能也会有一些作品在评论的角度或者人脉的关系被忽略,因此当代艺术写作应该有一个更加开放的视野。

 

金宁:艺术史即便出来之后也会面临这样一个局面,比如说所有的艺术史都是供批判使用的,所有艺术史都可以打上一个标签“供批判阅读”,像过去的内部读物一样。这让我想起一些文艺型的会议,我发现一个很重要的现象,会议开到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个学科可以取消了。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