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真实-自由——从蔡亮革命历史题材绘画创作反思新中国美术 2011-12-08 17:09:18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殷双喜 点击:
蔡亮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美术家的优秀代表,他的一系列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精神状态,充满人文精神和独特艺术语言的创造,具有重要审美价值。本文从尊重历史和前人,还原历史情境的认识出发,以客观的眼光重新研究蔡亮先生留下的美术遗产,以此反思新中国美术的现实主义特质及其

蔡亮《南下宣传队》素描110×140cm国家博物馆藏1959

蔡亮《南下宣传队》素描110×140cm国家博物馆藏1959

 

蔡亮对新中国美术的总结,有助于我们全面客观地认识新中国革命美术的现实主义性质。这就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艺术家虽然创作的题材与现实和政治密切相关,但如果艺术家能够直面现实,深入到人民的生活中去,真诚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对于历史与时代的理解,并且努力探索新的艺术语言,那么,艺术家是有可能创作出具有艺术史价值的优秀作品。我们看到,在当代世界艺术的重要展览中,如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圣保罗双年展,有许多艺术家的作品具有非常鲜明的主题性和现实批判性,例如反对战争、环境污染、性别与种族歧视等,但并不妨碍这些作品成为人类共同的艺术财富。这样的作品,一样能够得到观众的喜爱,并且在美术史上留下自己的价值意义。也就是说,判断艺术的价值,并不在于题材大小、写实与否、是否有政治性主题,而在于艺术家对于时代与艺术的深入思考和创造性的艺术语言的拓展。正如评论家程征先生所说:“蔡亮的许多作品虽是命题画,却从不简单从命。他投入真情力图变他人要我作而为我要作,变成主动的艺术创造行为。因之在蔡亮笔下,作为革命历史画中的陕北人不是被夸饰的圣地英雄,而是非常生活化的,真切的陕北老乡。”[13]

 

我们可以从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这样的巨匠那里看到,即使他受教皇之雇,为其创作宗教画,或是为美狄奇家族服务,创作陵墓雕刻,他也能够在其中表达出艺术家的对于人文精神的独立思考。在这里,真实地面对现实和真诚地面对自我,成为以形象再现为基本特征的现实主义艺术中最有价值的核心所在。而这种真实的感受与真实的思想,既离不开时代给予艺术家相对宽松的创作环境,也离不开艺术家破除迷信和依赖,解放思想,从而获得艺术创作思想的自由。而对于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来说,历史画的真实离不开客观与主观的真实,即历史事实与艺术家对历史的理解,都是作品真实性的组成部分。历史画所表达的,其实是艺术家对于历史事实的文化记忆,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观和艺术观基础上的艺术表现,孤立地站在单一性的立场,是不能够获得革命历史画创作的深度与厚度的。

 

蔡亮认为现实主义艺术的精髓就在于“真”,即客观的真实和主观的真挚、真诚。蔡亮一生都在追求艺术中的真实和艺术家的理想,而这艺术中的真实和艺术家的理想,却时时与现实处于矛盾之中。

 

什么是蔡亮所追求的真实和理想?蔡亮所追求的真实,就是在人民之中的生活。生活在蔡亮那里,既是悠久的中国美术与民间美术的深厚传统,也是当代迅速变化的社会给予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更是人民所给予的理解与支持。作为一个23岁从北京流寓西安的青年画家,虽然蒙受不白之冤,但蔡亮始终坚持着自己的革命理想,坚信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代表着时代的主流,他不仅自觉地献身其中,而且以自己的艺术,去坚定地表达这一信念。然而,蔡亮毕竟是艺术家而不是政治宣传家,他的真实,是艺术中的真实,而不是生活的简单反映。正如石鲁《学画录-生活章》中所说:“从生活到艺术自有一番内历,非以模仿为能、如实为真。盖如实之实,小实也;模仿之能,小能也。而艺之为艺,乃在大真大实、至情至感上分高下、深浅、邪正矣。”

 

什么是“大真大实、至情至感”?蔡亮的创作表明,这就是超越于日常真实、日常情感的艺术世界中的真实和艺术家的情感,它当然来源于现实,但它是对现实的超越。

 

艺术即超越。

 

在蔡亮艺术中出现的世界,绝非仅仅是一个日常现实中的既定世界,但也不完全是一个幻想的世界。蔡亮艺术中的所有东西,在现存的现实中都存在,但由于蔡亮艺术中所包含的对现实的超越,它又意味着蔡亮的艺术中包含着比日常现实更多的真实,比日常情感更强烈的情感。蔡亮艺术中的美和真的表现,都比现实中的美和真更为精粹、更为强烈。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