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迷药还是解药——与何森对谈 2012-03-09 18:05:06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李国华 点击:
现在的当代艺术界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继续强调对抗性,比如艾未未。另一个强调自我调节,回归利用传统资源,比如溪山清远。你怎么看?何森(以下简称何):现实里呈现的其实远不止这两种,都对,但是都要有针对性。溪山清远很明确,针对中国艺术30年来的发展方向。艾也很明确,西方方式普世价值,直接

2008 李东 .雪江卖鱼图

2008 李东 雪江卖鱼图 

 

李国华(以下简称李):现在的当代艺术界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继续强调对抗性,比如艾未未。另一个强调自我调节,回归利用传统资源,比如溪山清远。你怎么看?

 

何森(以下简称何):现实里呈现的其实远不止这两种,都对,但是都要有针对性。溪山清远很明确,针对中国艺术30年来的发展方向。艾也很明确,西方方式普世价值,直接介入社会现实。

 

李:但我感觉,在溪山清远这个方向里,立得住的艺术家不多。很多人在根据策展人的命题进行作文。

 

何:任何一种趋势的出现都不是偶然,也不是策展人空想出来的,必然有现实依据。就像早期玩世、波普、艳俗出现,都会有跟风,但主动自觉的也不少,当然成熟作品还需时间。

 

李:最近很多人在这两条路线上纠结,呵呵。

 

何:问题还是很多,都有他们的意义,不是非此即彼不可,只是看你对哪些问题更感兴趣?

 

李:我们谈谈你最近的作品,在2005年以后,你开始将一些中国古代的绘画大师的作品搬入油画布面的实验。目前你这批作品还处在实验期?

 

何:我认为所有的“创作”都是实验,只是看成分多少,成熟作品的实验成分少点,复制成分多点。

 

李:我觉得,仅仅是临摹,还是有问题,因为和你交流,还是知道你的想法。但是如果不交流的话,我真的会认为你想做的就是临摹。

 

何:当然绝不是临摹,05年开始转型那几年通过临摹找感觉的时期已经过了。个人表达当然很重要,但我也一直在思考作品中掩藏或显露自己的分寸这个问题。我希望透过图式的和谐来表达一种矛盾,传统图式的强大表现出和谐,但是,个人身处的时代现实和这个绝对冲突,并且在现实中你又无力挣扎。这条线发展到目前给我的感觉是出现很多种可能,比如技术唯美比如强化观念等等,而这些我觉得都和我有距离,我有时候很贪心,怀疑的态度也让你有意识对一切保持距离。

 

李:在我看来,你这时作品中的观念更重要,因为技术,对于你来说已经是一个解决了的问题,最多只是辅助的作用。

 

何:不存在完全解决了的技术问题,随着问题的不同会产生新的技术问题,绘画说到底还不是纯观念,自身特性很强。

 

李:你如何看待个人的艺术自由和个人对时代、对公共责任的承担?

 

何:担当公共责任有时是很虚假的。艺术自由和时代责任不谋而合当然最有意义,如果不能契合,艺术自由是第一位的。所谓“舍小家为大家”就是个很扯淡的价值标准。

 

李:由此,我是不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艺术的公共性是个伪问题。可是,我们看到在关于当代艺术的大多数叙述里,它都是扮演一种“斗士”和叛逆的角色?

 

何:扮演斗士和英雄本来就有虚伪成分。我有时在想,当代艺术中的某些“斗士”自己会不会也感觉到一种表演性。

 

李:表演的成分肯定是有,这个时代每个人都会带有一定的表演性,程度不同。但我们面对这个现实的权力压迫,应当表现如何态度?

 

何:尊重自己内心的需求才是真实的,对自己的真实才是对社会负责。人的属性都不一样,所以选择也不一样。这是从教育背景生长环境甚至遗传生理开始就决定了的。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