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迷药还是解药——与何森对谈 2012-03-09 18:05:06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李国华 点击:
现在的当代艺术界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继续强调对抗性,比如艾未未。另一个强调自我调节,回归利用传统资源,比如溪山清远。你怎么看?何森(以下简称何):现实里呈现的其实远不止这两种,都对,但是都要有针对性。溪山清远很明确,针对中国艺术30年来的发展方向。艾也很明确,西方方式普世价值,直接

1996 堆积的造型

1996 堆积的造型

 

李:那你怎么看,现在一种论调:那就是不分东西方,只有好和坏,最多只是材料不同?

 

何:好和坏一定有标准,这标准由谁定,每个时期都不同,中国艺术批评和价值标准的缺失是现在最大问题。

 

李:但我理解,今天全球化成为一个趋势,很多问题,当然有特殊语境,但是趋同,以及在同一个价值体系进行判断也成为一个趋势。譬如民主,强调特殊语境,去否定这个共同的标准,就是逆历史车轮。

 

何:要区别看待,社会民主和文化价值不是一个东西。政府现在的东西,是国家资本主义,原始的野蛮掠夺。不能说传统文化价值都是在给统治者唱赞歌。美国也一样,政府不是啥好东西,美国开始文化策略时也是针对欧洲,以证明“我是谁”。其实和现在美国执行的策略别无二致,只不过格局大点,全球化。

 

李:所以今天要打败的不光是独裁,还有美式的金融军事霸权。它一个国家凭什么消耗了全世界百分之四十的资源,人口只占百分之五不到。

 

何:一个被规范化后的掠夺,本质还是丛林法则。我理解的传统文化精髓是人的内心和谐,不以现实而变化的恒定,跟自然的关系。

 

李:每个人看历史,都是各取所需。我前几天还在怀疑今天的传统对于中国,包袱大于养料。何:很多人理解的传统都是那些糟粕。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谐社会,那是统治者希望的传统。李:反思自己理解的传统,政府强调的那些是我们大多数人对传统理解的构成。

 

何:就像一般人对宋画的印象只限于“院体”,其实风格样式浩如烟海。

 

李:我们说能够进入艺术史的作品,要么是观念创新,要么是提供新的视觉景象。利用传统当然有别于西方,但是如何区别古代,因为绘画还是要看视觉。

 

何:是的,要区别的越来越多,和各个已有的东西区别。工作很漫长,慢慢来。艺术家开始靠天赋直觉,或许能让你走到一个位置,但无法让你保持。更多还要靠思考的深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年轻艺术家很早就能作品成立,接下来却无法更进一步。

 

李:谈到这里,我觉得在你身上带有中国古代文人的“避世”情结。不过,你在反对和逃避的是整个现代性的规则。因为在这个规则里:不是对抗,就是臣服。在你看来,其实还有一种逻辑,就是我跳出来,我不和你们玩。

 

何:当意识到某种东西有问题时你就得保持警惕和距离,虽然他是一个既成的强大体系,就像我们一面反商业化一面又不得不使用钱币一样。你不能改变世界又不愿合流,也许还有贴合自己内心的第三种选择。

 

李:中国历史中的乱世都会更多出现“避世”的士人,但当代社会知识分子的避世有可能会被认为是逃避责任、没有能力。所以,我现在对政治、现实仍然是高度关注。

 

何:每一种工作都能在不同层面产生意义。其实现在每个人都很关注政治,关键还是要明确自己的身份和工作,思考大问题,做好小事情。 

 

李:所以,我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在你看来,传统是当代艺术迷药还是解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人在自己选择道路上踏实的努力?

 

何:对,当你认定自己的工作有意义时就坚定做下去,因为也许对别人来说的迷药,对你自己来说却是解药。

 


【编辑:陈耀杰】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