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了 观众要求更多了
虽然免费为观众省了钱,“惠民”举措受到欢迎,但观众不会因此接受美术馆降低服务水平。相反的是,由于美术馆免费开放后观众群体的增加和变化,大家对美术馆的要求更高、更趋于多元。
记者在中国美术馆展览现场随机采访发现,观众对美术馆服务的各种细节都没有放过:“发现美术馆门票图案和上次来不一样了,隔一段时间根据不同展览印制门票的做法很好。”“邓拓捐赠展难得一见,但美术馆展览更新很快,建议好展览应该常设。”“本来周末想带孩子来临摹作品,但这里人太多了。”“美术馆没有饮水处?”“美术馆开通了免费无线网络。”“人这么多,应该增加些座椅。”“美术馆能不能开些美术基础知识的培训课程?”“展览印的画册都卖几百上千元,要能印些小一点的册页给我们留个纪念就好了。”……
类似的问题不只出现在中国美术馆,免费的大门打开后,观众的多元要求成为美术馆面临的新挑战。人们不仅对展览作品和展厅布局品头论足,还会按照其他公共服务场所的标准来评价美术馆的服务。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推广部主任张娴在一份关于该馆公共服务的调查报告中坦陈,美术馆公共服务常常会出现“有想法没办法”的情况,一方面与相关政策支持不够,美术馆公共教育活动缺少经费,专业人才、活动场地和设施等都还不足;另一方面,美术馆服务意识偏弱、公共活动缺乏新意、管理粗放等问题也十分突出,虽然在人们印象中美术馆是高雅场所,但还远没有达到星级酒店式的精细化管理。
营造“美术馆文化”非一日之功
有人说免费开放后的美术馆公共性更加突出了,“谁都可以走进来”是美术馆的一个重要转变。然而观众眼光提升后便会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免费开放后美术馆内各类展览增多了,却并非每个展览都足够优秀,人流的增加也不必然意味着美术馆水平的提升。免费开放后,美术馆内老人和带孩子的观众有所增加,“休闲”的意味更加明显,市民文化氛围逐渐浓厚。与此同时,在展厅内吃零食、参观时离作品太近、展厅内人声嘈杂等现象时有发生。
免费开启了美术馆公共属性的讨论,这对于其全面提升自然很有裨益。但免费之外,美术馆的公共属性还应进一步明晰,一些现象仍遭质疑,一些问题仍待思考:美术馆能否进一步向社会开放,打造民众艺术活动的广场?一些官员展、商业展是否有占用公共资源之嫌?作为公共艺术机构的美术馆,运营、财务情况是否应该公开?面对美术馆提供的各种“审美教育”,观众是否只有被动接受?……
另一方面,美术馆与一般公共场合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本身具有很高的专业性。除了展览外,它还包含研究、收藏、公共教育等内容,美术馆对艺术创作的潮流和方向则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而不少观众对此认识并不充分。正因为此,有人担心,如果只是展览内容不断更新却参差不齐,观众走马观花一派热闹景象,那么美术馆虽然看似突出了“公共”,却又失去了它的专业内涵。
中国的美术馆在“公共性”与“专业性”两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免费让美术馆从专业走向大众,为公众提供了审美提升的平台。如何在专业层面上建构这个平台,观众又如何参与到共建公共文化场所的良性互动之中,仍然需要更多探索。
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美术馆文化”仍需时日,但随着免费开放等政策对美术馆建设的推进,其前景值得期待。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表示,国际上的很多艺术博物馆都走过了面向“精英”与面向“大众”的不同时段,最终得出美术馆的发展方针都是要从“精英”角度面向公众,通过公众的接受反馈到“精英”,如此可以实现美术馆学术理念与社会责任的双赢。未来的美术馆必然会在社会中扮演越来越为重要的角色,也必将拓展出更多的外延,趋向于成为一种多元化的公共领域,并积极与社会互动,推演出一种新的文化生活方式。
“数”说免费
中国美术馆
2011年3月2日起免费开放。之前,日均参观量一两千人。目前,日参观量在3000至6000人次。各种专题展、大型展览常年不断,除北京观众外,还吸引了大批外地和国外游客。该馆每月举办2至3场公益讲座,目前又引进了手机充电设备、免费无线网络等服务设施。
上海美术馆
2011年3月5日起免费开放。当天参观人数达到12099人次,此后设置了日参观流量为5000人次的上限。目前,日均参观量约2000人次,是过去的两倍多。该馆增设了每周两场的公益讲座以及美术教育固定陈列展览等服务。
深圳关山月美术馆
2007年开始免费开放。参观量逐渐增加,节假日和重要展览日参观流量达五六千人。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2011年5月18日起免费开放。增设了总导览台、观众饮水处、免费存包处等服务设施,启动了“美博美术培训基地”,为美术爱好者提供艺术培训。
湖北美术馆
2008年开始免费开放。与马路对面的湖北省博物馆形成互动,参观量从免费开放前每天几百人增至每天一两千人。
浙江美术馆
2009年8月开馆即免费开放。参观人数逐年上升,2011年参观人数约40万人次。馆区内设有书店、艺术品商店、咖啡吧、美术茶座、美术材料商店、儿童美术天地、医务室、母婴室等系列公共服务设施。
江苏省美术馆
2008年起免费开放。2011年参观量近百万人次。在免费开放展览的基础上,每年为一至两位有重大艺术成就的艺术家免费办展,免费为公众提供艺术教育培训。
广东美术馆
2011年6月起免费开放。观众量从原来日均不足1000人,上升至每月接待观众5万多人次。提供定时导览、“一起看展览”“美术馆课堂”等服务。
宁波美术馆
2011年1月起免费开放。一年来总参观人数达52万人次。不定期提供艺术普及性讲座,为观众印发了7万多份各画种基本知识免费资料等。(李百灵 整理)
观展“微”词
日月草75:连日的阴雨,不能带儿子开展户外活动。脑筋一动,开车来到上海美术馆,享受免费的艺术熏陶。正逢“品藏东方——中国经典艺术展”,有幸欣赏了陈逸飞、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等大师作品。艺术家们用油画、水墨、雕塑等艺术手法表现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自豪。真心地为艺术场馆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做法叫好。
萤火虫的点点光:原本计划到美术馆看新疆专题画展,却碰巧邓拓先生捐赠的古代绘画作品同时展览,大饱眼福。想给中国美术馆提个小小的建议:既然是免费领票,是否可以刷身份证进入呢?取消纸质票可能会更加节约与环保。
冯晓旸:撇开公民整体素质这个话题,虽然作品本身艺术欣赏性很高,但整个展览布局零乱,完全没有引导性。楼层设置不明显,重要展览都在底层。不需要去国外考察,参照一下宜家布局就能受益匪浅。
舍想:浙江美术馆“儿童绘画区域”各色蜡笔纸张免费提供,女儿参观画展后,留下一张名画临摹——吴冠中《猫》。
snoopyzhao的小屋:大爷大妈推着买菜的小推车坐在高清屏幕前,聚精会神地看着里面衣着华贵的大明星上演一出出夺目的Chanel广告短片,在精致的展柜前翻弄着全英文的展览介绍却不知所云——中国美术馆免费开放后的独特场面。
沙漠里的水母:今天去了湖北省博物馆和美术馆玩了一下午,确实很好玩,看了好多没看过的,在美术馆里看到了好多新奇的东西,都在猜每个作品有什么意思。武汉还有些什么地方值得去啊,就像这种免费开放,而且让人受益匪浅的地方?
(以上为免费开放后观众参观各美术馆的体验,摘自新浪微博。朱永安整理)
【编辑:成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