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人物:最佳关系 2012-05-17 14:17:22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孙欣 点击:
2012年的暮春午后,我受何先生的嘱托,跟随艺术家曾健勇、张天幕夫妇拜访他们新近搬入的环铁工作室。这是一个挂满了“半成品”的空间——“半成品”,乍一听上去仿佛是在表述艺术家“未完成”的创作形态。

曾健勇个展现场

 曾健勇个展现场

 

对应与呈示

 

“头号人物”系列起初只是单个人物的特写,摆脱了先前学生装扮的日常性,代之以时髦的戏服,显现出cosplay意味。然而,曾健勇从不长久地停留在既定的语言系统之中,总是不断地探求更恰切的表述方式。在作于2011年的《信徒》和《崇拜者》中,开始出现人物的对应关系,人物在两束富有几何感、无光源之光的照射中显形。光照之外,“意象的面纱”几乎遮蔽了画面的所有角落,空濛中隐现极具崇高感的自然、和谐与自由。而此前,类似气息从未如此明确地呈示于曾健勇的创作之中。恍若心灵归所的“虚境”,显现出庄生梦蝶的虚妄与不实,却与两束光明确指向的人物实体形成一段有趣的关系:似乎它们之间从未停止过传递密信。这种关系使得虚实两极在画面中和解,彼此强调,彼此平衡。创作于2011年的“头号人物”系列以大尺幅居多,其营造的“虚境”隐藏着无形之形,让人联想到唐代评论家司空图《诗品》中的情致:“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出,造化已奇。……犹春于绿,明月雪时。”可见,一切难以一辨即明的情致,有如春日的绿意和雪中月光,无法状形。

 

“头号人物”系列中虽是东方面孔,然而荆棘、花环、飞鸟、十字架等则属于人类共有的精神,开启了之于人类深层自我的探寻。艺术家此时借助彼此强调的形式,传递出俗世中的现实存在与高尚的精神意旨之间的关系。教条刻板的人在观看这一系列后,或许会产生“距离中国画渐行渐远”的论调。在他们眼中,哪怕是徒有传统形式空壳的作品也应属于经典范式行列,中国画传承就是模式化的继承,至于它们是否属于时代、属于艺术家内心的枝叶则漠不关心。事实上,传承从某种意义上是带有创造性的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形而上精神,属于哲学范畴,远不是那些笔墨纸砚聚合而成的物质承载物。物质承载物之所以拥有光芒,是因为它的背后闪烁着历史中的人文思想,遥指一朵花的智慧、动物的情感、甚至深层自我的多极与矛盾。

 

毫无疑问,“头号人物”系列是曾健勇创作的突破性延展,显现出艺术家抵抗传统成见和既定创作模式的决心,不失为其本能支配下的阶段性发现。较之以往的系列,更具哲学意味,将向外的视线转为内观,以寻找精神出路。它代表着一种新方向:回到深层自我,在经过富有超现实意味的人物肖像的过程中整合矛盾,呈示出现实与理想的最佳关系。

 

艺术家生命中每个系列的诞生,都是在充满无限可能的思想路途中的驻足点,尽管这条道路是本能替他择选。康定斯基认为,色彩直接影响精神。反之亦然,丰富多义的深层自我,必然摆脱压抑、扭曲的单一灰色世界,渲染以单纯的粉红、粉蓝、明黄,也或者更多。如此,难怪超现实的视觉叙述当中,流淌出乌托邦的鲜艳。

 

2012年5月13日

 

于太阳宫半岛国际公寓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