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城:击鼓传花——三峡背后的中国资源传销 2012-05-23 10:53:19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陈家刚 点击:
当国人不具备现代性的时候,实现现代化的所有努力都是一句空话。我要说的是。当实现强国梦的途径变为传销之路。那么,实现了的世界就是一座雾城。

陈家刚 旧城故记(奉节)-30Ms 2009

陈家刚 旧城故记(奉节)-30Ms 2009

 

捡金子的故事:为了给两个儿子筹学费,他买了一群鸭子。一年夏天,两个儿子在池塘边放鸭子,看到池塘里有东西金光闪闪,他们俩不识水性,只好找老爸。爸正在打牌,听大儿子言此很不耐烦。大儿子无奈,只得返回。小儿子见状,心里明白原委,又去找爸道:“爸爸,哥把腿摔断了。”他爸急了,到塘边一看,大儿子好好的。气急,给小儿子一耳光。小儿子捂着脸,说:“爸,看河里!”他一瞧,果然塘里有个金光闪闪的东西但又捞不着。于是他把塘里的水放干,拾起一看——原来是唐代一个县令用过的金碗,价值连成。后来,他托朋友卖了那只碗,赚了一百多万。别人问他怎么一下子就发财了。他望着干涸的鱼塘,摸着小儿子的头说:“都是小儿子聪明啊,一个善意的谎言,一个干涸的鱼塘,骗得我腰包鼓鼓。”

                                                                                                         ——传销故事摘录

有人说,看不清未来的时候,我们就看看历史。

 

首先,中国今天的经济格局,可能与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40年代前的欧洲大陆存在某种类似。当时,整个欧洲差不多被一种看起来伟大,光荣,正确的全能政府所统辖。那时,自由主义经济学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排斥。知识分子的视野局限在狭隘的领域,大家都不关心政策的后果,而政府对这样的行为和立场竟然予以奖励。人们的工具上升到偏执的地步:劳动经济学家只研究劳工政策的后果,农业经济学家只研究农业价格的上升。他们都只是站在政府压力的角度看问题,根本不关心最终的社会后果。他们已经不是经济学家,只是特定行政部门的政府行为的解释者。这些情形与今天中国面临的情形是多么的相似。目前中国的救市政策是只能延伸危机,把危机的时间变得更长,而不是变得更短。而救市政策中的核心就是上马一批重大工程。“十五”计划期间,我国曾启动“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这四大工程。最近,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扩大投资规模。启动和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重点工程。这其中凸显出投资额为千亿元级的西气东输二线,京沪高铁,核电工程,南水北调开工专案逾新“四大工程”。至于这些项目的目前的利益是打着救市的旗号,而它们带来的后果以及未来是看不清的,就像笼罩了一团雾。因此我将那些超越人们的日常经验的庞然大物工程所带来的后果描述为“雾城”。在这里我就来看看那个已经成为历史的大工程“三峡工程”的上下游关系及提供给我们的反思。

 

本来,这次我原本是准备回重庆去拍一个专题《阴影》。主要表现如今城市快速发展了,留下了许多后遗症。就像楼高了,它所产生的阴影就越长。我想把这些处于阴影里的东西表现出来。但到了重庆呆了一阵,结果大失所望。整个重庆,以至三峡地区,下游的湖北,都一直处在大雾的笼罩之中。没有阳光,也就没有了阴影。雾成了城市存在的标志,人在其中无法真正辨别,这成了拍摄的另一种动力。拍那在雾城中的社会百态,并探求那些从来不曾有的雾的来历和它的象征意义。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