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青年策展人:刘礼宾 2012-09-10 16:04:02 来源:雅昌艺术网 点击:
我是学美术史的,进入历史以后,就会发现有很多“问题”在里边。美术史研究就是在以往的美术史的叙述之外,提出新观点,或者发现新史料。对于策展人来说,我觉得和美术史研究具有相似性。

刘礼宾

策展人不是灵光一现的职业

记者:您好。您怎么认识策展人这个角色的?

刘礼宾:我是学美术史的,进入历史以后,就会发现有很多“问题”在里边。美术史研究就是在以往的美术史的叙述之外,提出新观点,或者发现新史料。对于策展人来说,我觉得和美术史研究具有相似性。

美术史研究的兴趣、视角,可以转化到对于当代艺术的研究上面。这个“当代艺术”并不是成型的文本。历史留下来的更多的是物品和文字,现在有视频、电影等等。而“当代”是鲜活地正在发生的一些事情。你如何把周围的事件、作品“历史化”?如果你做美术史研究,你分析的结果可以通过论文展现出来,如果做策展人,可能是通过一个展览的方式呈现出来。所以说,策展人不是灵光一现,就去做一个展览。我更多地是把它视为面对当代的一种方法。

记者:关注当下,注入一些历史观在里面。

刘礼宾:对,历史曾经就是当代,研究历史的人必须有一个能力:就是要激活历史。  

青年策展人现象是一个过程年龄并不是绝对的界限

记者:您和付晓东、何桂彦这些青年策展人都是70后,跟五十年代或者六十年代栗宪庭他们相比肯定是不一样的。你们大家现在的状态是什么?

刘礼宾:一代人一代人的比较,是很麻烦的。可能这一代整体呈现出的特色,上一代的某个人有。这些所谓的青年策展人其实也不年青了。他们大多出身于学院。因为年青,顾虑不会太多,比如说人际关系、权利等等,所以能推出一些看起来有点儿新意的展览。这批青年策展人大约有十个人左右,个人的“新旧状态”也不太一样。有的展览看起来比较新颖,可能就是一个噱头。这些人之所以现在被提出,更多是因为是作为一个群体现象出现的。其实就是在这五、六年的时间,在中国艺术界出现了一批三十岁左右的策展人,或者叫做批评家。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可能会更加贴近于这个时代,于是注意到他们。除了相对年青的“脸”以外,他们作为个体也充满了差异。

年龄在里边起了很大的作用,年龄不是绝对的东西,并不是说年龄大的人就做不出比较鲜活的东西,我不这么认为。

记者:的确是,主要在策展人自己的修行,眼光和操守。

刘礼宾:是这样的。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