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市:繁荣中的隐忧 2012-09-29 10:17:32 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
画市和古玩市场一样,近年来十分红火,引人注目。但是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的政协委员分赴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对画廊、画店现状、管理和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后,发现了许多值得重视的问题。画廊业出什么问题了?

资料链接

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已经超过英国居世界第二位。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在2010年也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全年拍卖艺术品30万件,成交23万件,比2009年增长了177%。

2011年我国艺术品市场继续快速增长,其中画廊、艺术经纪和艺术品博览会的交易额为351亿元,艺术品出口额为30亿元,艺术品网上交易额为12亿元。此外,现当代原创工艺美术品(工艺画、陶瓷、玉器、珠宝首饰、家具、织锦、刺绣、编织、地毯、漆器、金属等)的交易额为590亿元,艺术授权品、艺术复制品、艺术衍生品的交易额为150亿元。中国已成为全球最活跃的艺术品市场。

从2009年到2010年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份额中书画份额很高,2009年是108.32亿元;2010年是356.47亿元,占总成交额的61%,瓷器杂项占30%,油画和当代艺术占9%。2009年到2010年拍卖的瓷器杂项中,瓷器成交额最大,其次是玉器和珠宝。其他类别如犀牛角雕像,大约成交8万多件。

知识窗

“画廊”跟建筑有关。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府邸或住宅中、在英国伊丽莎白时期和詹姆士一世时期的住宅中,散步或陈列画像、画作的狭长房间称为廊(Gallery),这在后来就成为现代“画廊”一词的词源。

“画廊”一词在我国早已有之。隋唐五代时期的佛寺,其主体建筑两侧是仿宫廷宅第廊院式布局,排列若干小院落,各院间由回廊连接,回廊上常绘有壁画,这就是古代中国的画廊。

在陆游的《饭昭觉寺抵暮乃归》中,有“静院春风传浴鼓,画廊晚雨湿茶烟”的诗句。宋人刘克庄在《乍署》中也有“绿浦游船常载妓,画廊浴鼓或随僧”的诗句。明代的《画史会要》卷四中记载有:“上官伯达,福唐人,善画山水人物,南京报恩寺画廊是其遗迹。”

画廊可分三类:

第一类是通过签约、包装、推出艺术家,经销原作;

第二类除经销原作外还经营印刷品、画框等业务;

第三类除经营原作、印刷品、画框外,兼做工艺品、家具、古玩生意。  

在中国古代经济发达的城市里,第二和第三类的“画廊”并不少见。那时称为画店、画铺或古董行。画铺最早见于宋朝,如北宋吴自牧《梦梁录》卷十三中,提到杭州有“陈家画圆扇铺”。元代夏文彦在《图绘宝鉴》卷四中提到,南宋初期的艺术家赵彦居临安时“不入画院,开市铺,画扇得名”。清代的北京、天津、上海、苏州、杭州、长沙、成都等地都有民间艺人开的画店、画铺。(本报记者 倪 迅)

 


【编辑:江兵】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