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的“情感经营” 2012-10-30 16:24:21 来源:《艺术探索》 作者:张红玉 点击:
绘画艺术的经营包括“形式经营”和“情感经营”。“情感经营”融注于艺术作品之中,使画面的整体完全作用于人的情感和思想。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具有时间性和限制性,它由人的内心引起,其功能也在于解放人的内心。

摘要:绘画艺术的经营包括“形式经营”和“情感经营”。“情感经营”融注于艺术作品之中,使画面的整体完全作用于人的情感和思想。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具有时间性和限制性,它由人的内心引起,其功能也在于解放人的内心。

张彦远提出的“经营位置”,后来演变为“构图”、“布局”等,意指在绘画空间中,图像中各类要素的大小和位置组合以及由此形成的视觉和心理感受。

早期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在构图上采取不一样的方式。中国绘画多利用阴阳对比关系,画面节奏随作者情感和意识的流动而延展,并和各种要素统一经营,称为“散点透视”。而西方绘画则利用科学界定,通过对光、色及透视等的科学研究和处理,形成符合科学原理的视觉合理性。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两种方式也在相互借鉴。具体来讲,绘画的经营包括位置经营、点线面经营、色彩经营和情感经营等。其中,“位置经营”、“点线面经营”、“色彩经营”等都是可视的,可统称为“形式经营”;而“情感经营”则由艺术家通过相应形式融注在作品里面,需要观者通过形式用心感知。

严格地讲,只要在墙、纸、布等材质上涂绘上相应的痕迹和颜色,就已经包含了图像的形式经营。产生不同效果的原因在于涂绘者的有意识和无意识,以及涂绘水平和涂绘形式中所体现出的情感和思想、理想等,并由此划分出“艺术作品”和“非艺术作品”。康定斯基把绘画中的每一个形式要素理解为一个音乐符号,由此,绘画中形式要素象征的不同音符一起构成了完整的乐章。康定斯基的绘画作品,忽略了对科学形体的追求,而致力于对绘画中点、线、面的组合及其与色彩的关系,从而呈现出形块讲究、色彩丰富、要素变形、情绪饱满的特点。他的画能给人以情绪冲动、精神振奋的愉悦感。他忽略了科学的形体,却使得画面的整体完全作用于人的思想情感,这就是艺术创作的“情感经营”。康定斯基认为:艺术中“虔诚的情感所要追随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1](p127)。可见,在绘画作品中,形式经营和情感经营相辅相成,绘画艺术的情感和思想是由画面中的各类要素共同表达的。反过来,熔铸了情感和思想的艺术作品才具有内涵,它的形式才能更加考究,才更具表现力、个性魅力和审美价值。宗白华认为:“艺术创造是艺术家由情绪的全人格中发现超越的真理真境,然后在艺术的神奇的形式中表现这种真实。”[2](p025-026)。形式是由艺术心理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具备充足的情感,具备表达的理想,就会靠想象和联想来创造自己的形式以实现这一创作理想。

一、艺术存在的“时间性”

艺术的存在是具有“时间性”的,只有着眼于时间才能把握艺术的存在,否则我们对艺术的看待就会陷入一个独立的盲目的命题里面[3](p18-23)。脱离了原作的创作时间评论艺术作品,就等于否定了艺术产生的时间性,否定了特定时间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的感情和社会背景等,从而否定了艺术本身。达·芬奇在创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一系列作品的时候,饱含了其对艺术作品的科学理解,并且影响了之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但历史毕竟是在发展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思想都在递进和变化。假如20世纪或21世纪,欧洲的艺术家们还站在达·芬奇对艺术的理解上去从事艺术创作,就不会有后来各种新的艺术现象的发生。这些新的艺术现象之所以能够发生,就是由于新的时代产生了新的问题,塑造了艺术家对社会新的心理、情感。这就是艺术存在的“时间性”,或叫“时间特性”。

今天,我们在创作艺术作品的时候,应立足于当今,关注今天的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活,在作品中折射出属于艺术家今天的心理和情感。以往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参考,也可以丢弃。艺术创作秉承的是艺术内在的需求。从这个角度讲,审美也在发生变化,它紧密联系艺术作品要表达的内涵,从而使艺术作品的形式可能要发生区别于以往审美习惯的感官变化。新的艺术形式毕竟符合新的艺术创作心理和情感,代表着符合这个时代的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和意图,因此,它会最终在内涵上与观众共鸣,并达到引领和提高观众审美的目的。

二、没有情感见证的派创作

如果艺术创作失去了情感经营的话,就会陷入派创作的局面。派创作的基本特征是在语言上进行模仿,在感情上处于隔离状态。

模仿是人与生俱来的性格,也是人最依赖却又最难克服的性格。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人及所有动物似乎无法脱离模仿。模仿让人和动物在学会了生存的基本技能的同时,导致了言语和行为的大体同一性。但在人类的创造领域,如果过度的模仿,就会使创作主体逐渐丧失创造性。在艺术创作方面,过多的构图借鉴,反复的技法临摹,雷同的创作理念等,不仅使形式经营缺乏新鲜语言或过于做作,也使作品情感苍白,思想空虚,没有生气。不管是对传统绘画的模仿,还是对当代艺术的模仿,都不能把艺术作为一种传达自己内心经营的媒介和观众进行真诚的沟通,因此也不能够引发观者的人文思考和对真、善、美的理解,并且逐渐导致艺术创作主体的创作潜能的丧失。

派创作绘画,是在艺术市场缺失合理性和艺术教育技术化条件下的派生物。它不仅没有体现出艺术创作的规律和艺术的本体,相反,见证了在社会发展节奏过快,工业和信息化过于发达的时代,人的精神和思想空虚,行为盲从等特点。克服派创作,同样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艺术的时间性内涵和艺术的本体性质。

三、艺术由人的内心引起

艺术作品实际是由艺术家的内心引起的。由内心引起的艺术才能见证艺术的情感、思想。据说,柴可夫斯基在创作他的第五交响乐的时候,曾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伏案嚎啕大哭。鲁迅先生把杂文当作武器,使他的文学语言锐利刻薄,穿透敌人心脏。齐白石先生的一花、一草、一木、一虫、一鱼、一鸟,都极具拟人化,表达了他作为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

在莫高窟的很多早期雕塑中,作者并没有“客观准确”地表达对象的形体和衣纹,而是有意识地突出对象的形体特征,并将衣纹统一排列,形成节奏感、韵律感,给人以和谐优美的享受。在很多绘画作品中,线条的重叠,颜色的覆盖,都说明了画家为表达内心的理想效果而进行的一丝不苟的修饰。这种修饰的结果,形成了主体明确突出,形式表达主观独立的艺术特点。这正是由画家对佛教文化虔诚之心带来的主观艺术表现。

可见,艺术是需要“经营”的,经营形式加情感经营才能获得艺术经营。没有情感和内涵的艺术就如人体没有血液和头脑,过度模仿和机械的派创作不能从根本上表现艺术的本质,也不是本质的艺术。从哲学的角度讲,同一作者可以创作出许多作品,但同一作者并不等同于同一创作主体。因为创作者创作每幅作品的时间、空间、心理、创作愿望等都是不一样的,每一幅作品实际上反映了一个特定时间和特定空间范围内的即兴创作心理过程。艺术本身只是一种媒介,艺术家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借助这种媒体,阐述自己对社会的爱憎情感和思想立场。

四、艺术的功能在于解放人的内心

艺术不仅发源于人的内心,也服务于人的内心,它的最大功能在于解放人的内心,使人的内心获得彻底的自由。当有一天人们的内心获得了彻底的解放和自由时候,艺术其实可以消失了,或者它必将转化为另外的型态。

需要指出的是,艺术的时间性决定了艺术创作的社会功能。跨越了艺术的再现现实功能和审美功能之后,随着科学技术推动的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新型产品开始对艺术的功能产生了冲击,并导致艺术的功能向第三阶段转化。影像产品的产生几乎摧毁了写实绘画的理想,多媒体的丰富形式以更快捷、真实、活动、连续的画面形式冲击着人的视觉和心理。于是,艺术功能开始转向对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的关注,并由此功能导致了新的艺术类型的产生,如前卫架上绘画、影像、装置、行为艺术等。我们把处于当代的这些具有新型功能的艺术类型统称为当代艺术。真正的当代艺术揭露问题,在形式语言上打破了民族和国界的限制,不拘材质和手法,在情感经营上直接作用于人的内心,使人的内心获得更大的自由和解放,从而使人的生存潜力得到更大的发挥。

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是具有时间性的和限制性的。艺术不仅要有丰富的语言,饱满的形式,更应具有真挚的情感。这种真挚的情感,体现了创作者对社会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的关注、责任以及寄托的美好理想。只有从情感经营的角度思考艺术本体,才会使艺术的发展永远符合时代。

参考文献:

[1]瓦·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M].李政文魏大海(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宗白华,美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合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相关阅读】

“新艺见”艺术讲座系列五——从艺术创作角度出发的策展和批评

当代艺术创作语境中的哲学与历史意识

 

 


【编辑:于睿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