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芷平:创作和策展是两种不同的对话 2012-10-31 17:00:36 来源:蜂鸟网 作者:徐彩虹 点击:
策展的乐趣跟创作的乐趣很不一样。创作的乐趣就是将一个思考的东西呈现出来,好像在跟自己对话,但是策展的时候是跟其他的摄影师对话,跟他们交流沟通,而且从他们身上也学到很多他们创作的方式,他们做艺术的精神。

连芷平摄影作品

Q:想听听你对你的摄影项目《搁浅之地》最原始版的解读。

A:2009年,我在二手市场上淘到六个破旧的塑胶人头,理发店里用来编头发的那种,头上顶着乱乱的发型,被扔在昏暗、肮脏的角落里,看了很打动我,我想到这是现代女性的一种处境......不管男性还是女性,命运里都有一些凄凉的、伤感的地方,这种凄凉伤感其实也是很美的。我就将这六个塑胶人头当成不同的女性角色,为她们编故事。后来在柏林展览的时候,我将这六个塑胶人头放在作品前,做成一个装置。

Q:你对女性的生存状态应该是会有一个敏感的把握,你感觉在中国和在德国,女性的处境有什么不同?

A:A:感受很不一样,中国人对待女性的观念尽管现在好多了,还是相对德国要传统,比如女性到了某个年龄没有“做这个年龄该做的事”,人们会觉得不正常。德国女性没有这些困扰,我经常羡慕她们连打扮都非常中性,舒适要紧,好看无所谓,德国男性也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尊重女性自己的选择。我想在中国只有一个女性足够坚强独立,不被别人的干涉打倒,才会有她想要的自由。

Q:刚开始你是以摄影师的身份出现,没过多久,大家惊奇地发现你也做策展了。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策展这个事?

A:2010年开始,到现在大概是策了八个展览,国外国内的摄影师都有,国内有成熟的摄影师,也有年轻的新锐。
   
Q:你第一次策展的时候有人带吗?

A:没有人带,我之前只是作为摄影师或艺术家参加过展览,只知道怎样把自己的作品做好、布置起来,是以这样的认知基础进入策展领域的。第一次策的是国内新锐摄影师的群展,像卢彦鹏、游莉……他们都不认识我,我以自己的敏感关注到了他们的作品,后来有二十位左右摄影师参加。

Q:像李小镜就是国际上很大牌的艺术家,你是怎么说服他来平遥做展览的。

A:在策李小镜的展览之前我们并不认识,今年三月我在厦门策划他的个展,当时邀请他从纽约到厦门来,在他的展览开幕式之后,我们一起做了一个讲座。

Q:来厦门的机票是你买单?

A:对,这是应该的。李小镜老师非常好,他没有什么多余的要求。他参加过很多知名的展览,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德国卡塞尔文献展,上海国际双年展等,但他是一个很包容很谦和的人。我们认识以后成为非常好的朋友,大概他觉得我做事情还算是认真吧。我告诉他要把展览带到平遥,他一下就答应了,他知道我会对他的艺术负责。

Q:我注意到几个细节,第一次我来展厅,看见你蹲在地上擦拭作品上的浮尘,我感觉你是对展出效果非常在意的一个人。后来我又过来几次,我发现一些扫地的阿姨,工地上的工人都喜欢看李小镜的作品,他们会认真地猜想每一个造型的原型。这是你预想中要的展出效果吗?

A:受李小镜的影响我也很重视观众,非常愿意提供足够的信息让观众了解整个展览。我写邮件告诉李小镜,说负责布展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受他作品的感染,对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说展场的工人们也经常跑来看作品,惊叹“这怎么想得出来”,李小镜听了很开心。这方面李小镜并不非常在意大家在学术上对他有多大的认可,但他很在意各个阶层的观众看了展览以后有没有受到启发。

Q:我们同事采访张国田的时候,他说给了你一条好的展线,令你很感动。而我解读到的言外之意是说你的布展没有辜负这条好的展线,你让观众感受到了专业的作品呈现,这是从何而来的经验? 

A:是的,张老师花了很多心思为这个展览安排了特别好的展场,说明他也很喜欢李小镜的作品。我的布展经验应该跟柏林有关,柏林有六百多家艺术机构和画廊,在那里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展览,我在布展上的一些呈现方式、材质应用,或者说海报设计、美学灵感等,都跟柏林有关系,柏林在这一点上对我是重要的。

Q:每次策展你有一个怎样的工作流程,这是一个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琐碎工作。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