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艺博”隐藏的学院痕迹——寻迹中国十大美院 2012-11-14 15:58:50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劳霭华 刘学明
若论国内青年艺术学生的创作,难越“艺术学院”的樊篱。虽说“学院”这一西方舶来品,在中国土壤中扎根、发芽仅仅百年,但已取代传统私塾、皇家画院成为近代中国艺术人材的摇篮。

10、上海大学美院:海派土壤上的个性主张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积极推行以海派艺术为特色的教育体系,极富地方特色和优势,已逐步成为中国艺术界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教学中讲究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与艺术表现力的培养。能立足海派文化的土壤,表现对生活的感受与领悟,既有中西方艺术传统,亦不追随程式。

在创作中尊重学生的艺术个性,注重激活学生的创作潜力,使学生在作品中生动自然地表现出自身的生存状态和真实情感。在今天,没有意识独立就没有人格自我,没有自我意识的作品也就失去了其艺术魅力。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年轻而富有潜质的艺术家的作品,为我们希望看到的不断丰富的艺术前景带来了可能。

吴媚《红状态之一 》.jpg

吴媚《红状态之一》

吴媚 《红状态之二》.jpg

吴媚 《红状态之二》

作品解析:吴媚 《红状态》系列作品

艺术家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出发,自由释放和发挥个人的思想和情感。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去发现真实的自我,同时也是对人们一种心灵的呼唤,唤起他们对自身精神世界和自我心理状态的关注。

 


【编辑:刘建英】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