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西方人早在很多年前就开始琢磨中国人的审美,尤其是中国文人的审美。陈仁毅举了个很有意思的例子:“上世纪90年代纽约有钱人的家庭,家家窗台上或者几案上都放了一匹唐三彩的马。这令他很困惑。后来终于搞清楚为什么了:原来那时西方开始关注中国,很多博物馆的一些中国展览影响了那时的美国人。他们对中国的印象是模糊的:汉唐雕塑、唐三彩。于是那么一匹流光溢彩的“马”就被他们看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和主流。所以每个有点地位的人一定会去买唐三彩。加之西方人也喜欢动物,所以买一匹马放在家里成为时尚,代表那个时代的品位。
自从1997年伯森博物馆办了一个中国文人赏石的艺术展,西方人发现原来中国文人境界这么高——抽象与无形!所以硬生生把唐三彩马丢掉,开始买石头。不管真假、好坏、新旧,只要是抽象的石头,往家里一摆,就代表中国的文人至高无上的审美跟品位!所以2000年到2010年,深深的改变表现为三彩马被石头所取代。“所以你知道一个时代的文化品位会影响那个社会的时尚跟流行,跟审美有很大的关系,跟钱没有关系。”陈仁毅这样说。
陈仁毅也对2005年以来的文房/文玩概念有所怀疑。“我觉得你去炒所有的项目,都还情有可原。但是文房,文人用器部分一般都是重品位的,它跟名利避得很远。可是你看2005年以后几场专拍都是拼命地玩包装、玩上拍宣传,最后呈现出来文房的收藏一定是扭曲的。如果说文房市场曾经带动一个文人的生活导向,文人的用器以审美品位高而获得青睐,但炒作使被倡导的文人新生活的革命刚要开始就被这几盆水给浇灭了。其实对整个文房收藏的生态是非常不可取的。”
陈仁毅认为:“如果把一件艺术品用分数来评,可能年代、历史性、人文背景、材料、工艺、来源,搞不好哪个家族出来的比方是洛克菲勒家族,等等因素都会影响价值。起码可以谈出十个条件标准。但是这里面是有主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