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的写实性向写意性转变是思维方式的转换过程 2012-11-23 14:59:26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李子冰
油画语式作为表达画面主题的主要方式,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此就油画语式的写实性和写意性这两者的关系,并结合从视觉思维方式和油画语式的运用,这两个方面谈谈对写实性向写意性转变的一些看法。

油画语式作为表达画面主题的主要方式,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此就油画语式的写实性和写意性这两者的关系,并结合从视觉思维方式和油画语式的运用,这两个方面谈谈对写实性向写意性转变的一些看法。

在中国现今的传统绘画教学模式影响下,大多数经历了高考的学画者走的都是具象写实的传统学院派绘画的风格路线。如今绘画流派众多,当代绘画样式层出不穷,绘画语式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在面对自己的绘画风格选择的问题上,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困惑。如何通过手中的画笔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哪种表现形式最适合自己,应该坚持哪种绘画风格等一系列使习画者可能会感到困惑。习画者从拿起画笔的第一天起,接受的就是“遵照客观事物”的以写实为主的教育,而随着对绘画认识的深入则更会偏重于写意性绘画。

单纯的写实性绘画,是基于忠于客观、忠于对象的绘画形式,它是束缚忽略了绘画作为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这一本质。画者首先应该明确的是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如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画面中自始至终洋溢着欢愉和快乐;后印象派画家梵高以他的平凡和真实,保持着那份宁静和矜持。又如中国当代画家闫平的画面里,以最纯朴的母子情为题材,画出了她心中那份躁动的激情。等等。在他们的作品中会找到你自己心中久违的感动。写实油画强调真实表现事物的客观面貌,所以在观察上首先是画者忠于客观事物的一种由客观对象传达给画者的一种由外而内的思维方式;写意油画,则强调的是人的主观情感,客观对象在人脑中的形态只是作为一种主观的存在。从表现形式的角度来看,会形成对客观对象的偏离,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自发式的思维方式。油画由写实到写意,从创作的主体的角度来讲,是实现由内而外的转变,是画者思维方式的转变,是画者主题精神的转变。所以,油画从写实到写意,是思维方式起着决定性作用的。

写意油画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神采,“写意有一种独特的精神感召力,让人振奋,让人想到兴酣笔落摇五岳,元气淋漓幛犹湿,那种泼墨挥毫的状态。仿佛作者的人性情怀都物化在画面上,迹化为笔墨,经由一个‘写’的过程向人和盘托出。”偏重于写意油画,就是因为它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到了西方油画的画种里,其表现语言最显著的特征就是:1、不求对客观事物表面形态的逼真再现,而求对客观事物的深入研究,在将其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后所形成的“真实”的形态。2、在追求诸多造型要素的外在呈现后形成的具有丰富感情内涵的、有生命力的、具有形式美感的视觉形象。油画语式是每一位画家特有的符号,齐白石有句名言,曰:“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他所说的这句话实际上也是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表明自己的观点,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看,“太似”则缺乏概括,使作者易受到约束,艺术的表现语言不易发挥,故在作品中呈现出的外观形式感易生硬;而“不似”又缺少可信的视觉形象,使之缺乏说服力。所以在似与不似之间,在一个“度”的范围里任凭艺术家发挥。

写意油画充满激情,画家的情感洋溢在画布上。而作为一副优秀的作品,难道仅仅是凭借作者充沛的创作精神、激情、或丰富的情感来创作的吗?很显然光有这些是不够的。拿着一副儿童画与一副马蒂斯的作品对比,会发现在作品的外观形态中会有许多相似,既“童趣”。而细细品味就会发现,马蒂斯的作品中每一根线条,每一笔颜色都包含着作者严谨的理性判断,而这些理性判断便是他多年的阅历及早期写实绘画中慢慢沉淀下来的。单纯的认为写实的绘画就是“照葫芦画瓢”,写意性油画就是抛开一切,完全凭借主观感受的想法,相信是被现实中的大多数践画者所否定了的。绚丽的色彩、生动的笔触抛开了对象本身就只能是浮在画布上的色块,而不是画面的生命。

因而,油画从写实向写意的转变,应从思维方式、油画语式的运用上转变。写实与写意绝不是完全对立的,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说,写实性油画与写意性油画不矛盾、不冲突。而写实油画(绘画)练就的是造型能力,是基础,它让作者在观察事物时有准确把握事物的能力,有了这一坚实的理性基础,写意油画(绘画)就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功效和绘画表现力。有位博主说:绘画艺术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即说明了“真实”似的一面,又道出了“超然”不似的一面,其实绘画艺术就是“真实”和“超然”的和谐统一。也反映了绘画形式美与主观审美意识的一种有序联系。油画的写实性向写意性的转变或综合运用,又如具象绘画向抽象绘画或意象绘画表现的转变等,实际上是绘画思维方式的一个综合转换的过程吧。

 

【相关阅读】

东西绘画艺术的“意”与“形”

新艺术 新功能:写实带来的变革力量

 


【编辑:于睿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