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诘与追问:关于中国艺术圈若干问题的探讨 2012-11-28 14:29:32 来源:艺术+ 作者:高星
学中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分别代表着审美与日常生活混合、分化、整合三个阶段。中国在现代化演进的途程中,审美、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杂糅并举,很难纯粹地将现代中国定位在某一具体阶段。中国追求前卫的后现代,同时又难以割舍掉前现代的种种情节。

学中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分别代表着审美与日常生活混合、分化、整合三个阶段。中国在现代化演进的途程中,审美、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杂糅并举,很难纯粹地将现代中国定位在某一具体阶段。中国追求前卫的后现代,同时又难以割舍掉前现代的种种情节。于是,在时间的维度之下,各种审美理念同时泛滥与流行,导致社会审美形态异化、杂糅。我们需要理性地意识到:迄今为止,中国的艺术包括当代艺术、批评、展览、审美教育、艺术品市场等方面尚存在许多病结之处,对病症的治愈方案也处于莫衷一是的自说自话状态,并没有加以系统的认识和梳理。我们需要回归到艺术的病结所在,通过反诘与追问,看看能否觅得中国艺术良性之发展的妙方。当然,我们心里很清楚,本期的主题“关于中国艺术圈若干问题的探讨”是个何等大的问题,要窥得全貌将其深入讨论写一本书都不为过,我们只是挑选了几个比较重要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管中窥豹,所谈并不全面,但求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年龄:哺乳期 / 患者姓名:中国策展制度

策展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国内策展制度谈

2012年6月9日,第十三届卡塞尔文献展于德国城市卡塞尔拉开帷幕。本届文献展主要课题是“追问我们对于当今生活的理解,展览讲述我们与物之间独特的关系,物对于我们的吸引力。探索关于物的独特、不断变化的历史,以及它们在变化中的意义”。正如卡塞尔文献展一样,国外展览普遍有着明显的主题与问题意识,相较而言,中国本土的展览就显得有些零散、无主题、世俗化和功利主义,这很大原因是出于中国策展制度的缺失与不健全。我们出于对艺术本体的审视,艺术和创造力在发生层面上一定是反制度化的,然而整个艺术策划与展览的生态链需要一个完整的体制支持从而贯彻实现,展览整体的布置、文化理念以及展览和政府的公共性等方面都尚存在改进的空间。

医生A:崔灿灿(青年策展人)

病理描述与分析:对于国内的“策展制度”,人们往往把这个问题引向一个简单的判断,认为批评家策展人没有立场、展览不好,这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更重要的是艺术生态的建立,比如说从学院建立生态教育。其次,艺术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受制于资金、受制于美术馆的行政,我们缺少独立的策展。

诊疗意见: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机制,这个机制是美术馆、画廊、学院甚至是媒体共同来做的一件事。策展制度没有建立,不能仅归咎于策展人的问题,而是在关系之中的问题,策展和美术馆、院校、画廊、收藏以及媒体等等的关系,如果这种关系无法建立,策展制度仍是停滞不前。

医生B:顾振清(独立策展人)

病理描述与分析:现当代美术馆不是展览馆,自身场地的展览须有学术规划,规划须有学理思考和文化建设的思路。一年或多年的策展思路不同于单一展览的策展思路,必须有长远的文化战略眼光和思想理论建设的标杆。以量取胜,频繁展出,无助于展览水准的保持和提高;而且美术馆团队疲劳应战,美术馆资源过度开采和使用,也无助于自身的充电、调养、整顿提高。运筹帷幄,有张有弛,固然是美术馆展览科学规划、规范管理的要义。但更重要的是,在策展的学术架构中推进并提升展览,让展览独具建设性。以学术理性规划全年或多年的展览,让展览少而精,不断地减少展览数量、提高展览质量,不仅是美术馆策展规划的重要理念和长远思路,而且也是在相对艰难的条件下,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现当代美术馆能够脱颖而出的不二法门。

诊疗意见:在统一管理的理念下,展览的行政分类法特别有助于展览管理制度的建设。就展览策划、管理的行政方式而言,美术馆的主流展览大致可分为自创展、引进展、交换展、征件展等几种。这样的分类便于在行政操作实践中建构宏观思路和架构。经过梳理,针对不同类型的展览,采取一整套相应的应对机制和解决方案。美术馆展览的整体决策、管理思路一旦明晰,就能抓住重点,把握比重,精简具体的策展流程,提高效率。

医生C:刘礼宾(青年批评家、策展人)

病理描述与分析:策展界最大的问题就是提不出问题。一位策展人,如果因为空间、金钱以及市场的原因,就去放弃自己想法的话,那他本来就没有想法。也就是说,策展人的问题意识不足,他才会对市场和空间作出妥协。

诊疗意见:我觉得在当代艺术领域,策展人能提出的问题,并凝聚成一个展览,一定有空间愿意和他合作。现在许多空间闲置着,不少空间老板还是有眼光的。有些策展人妥协,是因为他本来想要的只是市场和金钱,而不是展览的学术性。

记者观点:我们需要理性的意识到,中国的策展制度还尚未健全,很多展览存在着学术上不独立、操作上不专业等问题。卡塞尔文献展等国外展览的策展制度相对健全,我们要在东西方的艺术策展交流中培养起中国策展人国际视野,从策展人的问题意识、文化理念,展览整体的布置,到展览的行政分类,上行下效,从本源上完善中国艺术展览制度的建设。

年龄:青春狂躁期 /患者姓名:中国美术馆建设

要规模?还是要内涵?

——国内美术馆建设谈

2012年5月17日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黄河艺汇”正式在香港艺博会(Art HK12)现场对外宣布其规划,“黄河艺汇”项目投资17.6亿人民币。该项目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境内,其主要项目银川市美术馆、艺术史公园、雕塑公园及艺术家村将于2014年落成。什么因素能够行之有效地促使美术馆获得持久的活力和学术的影响力?是庞大的投资数目以及建筑规模?是后期持续不断的运营资金?还是真正对艺术的理解与尊重?

医生A:程美信(批评家)

病理描述与分析:官员要的是政绩,商人要的是发财,学者要的是项目,而最终埋单的却是广大市民。17.6亿元资金的来源、美术馆的归属权以及未来的经营管理模式、项目的分摊消耗开支等一系列问题,外界几乎一无所知,只能通过新闻报道去捕风捉影。据媒体披露,建成后的银川市美术馆将陈列民生地产公司老板刘文锦的私人艺术藏品,至于这种合作,是通过无偿捐赠还是租借,或者是把藏品卖给美术馆作为抵消土地金的方式,我们不得而知。但无论通过哪种方式,都需要经过对藏品真伪的鉴定、价值的评估、交易的监督等程序,目前银川市美术馆与宁夏民生地产公司的这种不明朗的模式,显然难逃“明送暗卖”和“投桃报李”的嫌疑。

诊疗意见:耗资17.6亿元打造西部第一美术馆,最好还是悠着点儿。17.6亿元人民币对于落后贫困的银川是一笔可观的资金,应该把这笔钱用在急需用钱的“刀刃”上,为发展大西部起到实际作用。每一寸土地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源,我们更希望相关官员、商人、学者不要成为银川的历史罪人。

医生B:费大为(批评家、策展人)

病理描述与分析:这个项目完成后将成为中国西北地区最大以及最重要的文化艺术设施。吕澎是该项目最早的策划人,也是项目董事。在如此一个贫困地区建设一个美术馆且投资如此巨大,还是让人十分吃惊。做美术馆不是比投资数目的大小,不是比建筑规模大小,而是比谁对艺术更理解,更尊重。做美术馆不是不需要钱,但是运营资金比建筑资金更重要,这样才能使美术馆获得持久的活力和学术的影响力。

诊疗意见:美术馆的规模、定位、运营机制、发展目标是首先应当考虑的问题,通过多方调查论证之后,才可以提出具体的建筑计划。提出一个美术馆的计划,主要不是他的建筑计划和投入建筑的资金,而是它的艺术定位,其次是它的运营资金的机制,最后才是它的建筑计划。

医生C:樊枫(武汉美术馆馆长)

病理描述与分析:中国的美术馆近几年在发展上有很大的进步,有些已经和国际的美术馆接轨,但在规范化和标准化方面还有一定的距离。具体地说,主要问题出现在藏品方面,国外美术馆都是先有藏品后建美术馆,而中国的美术馆刚好相反,先建美术馆后有藏品,而且是“以展代收”。在学术方面,中国的美术馆和国外的美术馆相比,在专业人才的储备上、学术的方向定位上,学术的成果方面,还在起步阶段。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中国还动不动就建一个很大的美术馆,最后就会面临藏品不足,展览质量不够高,以及学术的跟进达不到指标等等一系列问题。

诊疗意见:目前来讲,美术馆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收藏,藏品要有定位,有方向,还要衡量地域城市与美术馆的关系定位。如果美术馆不能成为其文化的代言人,那美术馆就是非常空泛的美术馆。对于我们是否有必要对美术馆的建设做巨额投资,还是要看各个美术馆的文化品位和藏品定位。

美术馆的好坏和大小没关系。扩大后你还要有驾驭能力,你要让进来的人感觉到学了很多东西,看到了很多东西,甚至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这样的“大”才有意义。要想获得持续发展,美术馆就要有自己的定位,要有学术规律,一步一步地做大,脚踏实地的做,才能见成效,它不是一个政绩工程,需要长期的积累。

记者观点:美术馆的文化意义发达与否,凭借的不是其庞大的规模和巨大的耗资。17.6亿打造的“西部第一美术馆”,奢华摆设的架势远远大过于其艺术馆本身实际的意义。诚然,做美术馆不是比投资数目的大小,不是比建筑规模大小,而是比谁对艺术更加热忱。

年龄:上小学 /患者姓名:国民审美教育

是“俗”?还是“不懂”?

——中国审美教育谈

2012年7月9日,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的纪念日,国家博物馆同时推出意大利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央视新闻频道的新闻报道播出时,现场展出的米开朗基罗的著名雕像《大卫》的生殖器部位却被打上马赛克。鲁迅先生有句话:“一见到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私生子。” 正如这开放的裸体艺术配以贞洁带遮羞,中国官方的做法只会为这本高尚的艺术平添了一丝俗味的猜想。国民的审美是否还裹着因遁守旧的裹脚布?中国的审美教育是否行之有效?艺术与世俗有怎样的关系?从此事件折射出的种种问题,需要我们深刻反诘考究。

医生A:练春海(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

病理描述与分析:我至今不明白,一个正在给婴儿哺乳的女人胸前一片马赛克是什么意思?我也不明白非洲妇女庄严地在等候仪式开始举行的场面,怎么胸前也来一片马赛克。我不会从这样的画面读出什么下作或无耻来,相信广大观众也不会。如此说来,只有记者、编者以及审核它们的媒体会。这算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呢?还是少数人本身思想鄙俗,以至于见肉不得。如果说有些媒体从业者连什么是色,什么是美都分不清楚,那我们不得不说中国陷入审美教育与性开放的双重悲哀!

诊疗意见:大大方方、堂堂正正地向公众展示,没什么不妥的!

医生B:马会东(评论员)

病理描述与分析:央视的编导在大卫、阿波罗生殖器部位打上马赛克,对书算命,推断其认为在电视画面上出现雕像的生殖器,会对观众产生负面情绪影响,是有伤风化的事情,是违背主流媒体传播先进文化的神圣使命的。说得简单点,也就是新闻的制作者从大卫、阿波罗的裸体尤其是生殖器上看到了“色情”的因素,因此要给它打上马赛克。

诊疗意见:对于大卫、阿波罗,稍微读过点书的人都知道,稍微学过点美术的人都在书本上见过,大家都知道那是人体美,不是大街上疯狂的裸奔男,跟色情与下流无关。再说了,社会进步到今天,尺度很大的性文化展早已不是新闻,还用得着如此煞费苦心打马赛克?央视的先生们如此用自己的“高雅”之心度观众的“低俗”之腹,是“卫道”得过了头,荒唐得没了谱,也是对观众某种程度的轻侮。既然怕“负面影响”,干脆把大卫的镜头删了不就完了,何苦费心劳神的打什么“马赛克”?

记者观点:中国人以含蓄与内敛为美,然而代表着遮挡和禁忌的封建年代既已逝去,那象征着贞操带的马赛克既破坏了艺术之完整性,挡住了艺术的真谛,同时暴露出对自我文化情操的不自信,这种不自信从根本上来讲暴露了国民审美教育的缺失。蔡元培先生早在20世纪初就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大力提倡审美教育,以完善人格。可是如今,在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盛行的今天,中国的审美教育几乎成为一种口号,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很多学校看似都开设了美术、音乐等美育方面的课程,可实际上又有多少学校的老师对此重视过呢?在强调升学率的情况下,这些课程要么被其他课程顶替,要么有的干脆取消,有的人在学校呆了十几年甚至对美术作品、美术史几乎一无所知。倘若没有这些方面的知识和审美积累,我们又怎会理解和欣赏这样的艺术作品呢?

 


【编辑:赵丹】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