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专的美术教学分析及对当代美术教育的启示 2012-12-05 14:04:27 来源:美术学刊
1912 年创立的上海美专以发展东方固有艺术、研究西方艺术为宗旨,始终坚持融合中西,致美创新,扩大了西方美术教育方法在中国的传播,开创了中国私立美术学校的先河。

1912 年创立的上海美专以发展东方固有艺术、研究西方艺术为宗旨,始终坚持融合中西,致美创新,扩大了西方美术教育方法在中国的传播,开创了中国私立美术学校的先河。本文试图通过对民国早期上海美专教学机制以及教学方法等问题的分析,探寻外来美术教学方法在中国最初的传播与运用,为今天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的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经验。

美术学校是近代西学的产物,是传播现代美术教学的主要阵地。民国时期,美术学校在中国各个主要的城市创办并且得到迅速发展。美术学校的建立给提倡通过先进的西方文化艺术介绍入中国,来改造已经趋于迂腐僵死的中国封建旧文化、旧艺术的美术教育家们一个施展自己抱负、实现远大理想的舞台。这些美术教育家们能够从较高的立足点来观察社会、艺术和文化发展的潮流倾向,力图改变禁锢思想进步、一味讲求祖述师承、仅仅专注于传统的笔墨形式的守旧艺术。这也决定了他们在介绍传播西方美术教育理念时与外国传教士和商人传播西方绘画有着完全不同的出发点和视角。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美术教育家们的行为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美术观念和技法的层面,而是一种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力求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尝试。

民国早期出现了很多私立美术学校,由于体制的原因所采取的美术教学方法较之同时期的公立美术学校显得更为灵活,更接近当时西方美术教学方法的原貌。1912 年,民国教育部颁布的《专门学校令》中,将美术学校列为专门学校,鼓励性的政策推动了社会上各种美术社团、私立和国立美术教育的发展,出现了多样的风格、画种和流派。上海美专是其中建立时间较早的一所,时任民国首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对上海美专十分关注,为解决上海美专资金不足的问题,曾专门给民国教育部写信称,“以请省款补助,非请贵部早准立案不可”[1]。上海美专的美术教学中大量体现了蔡元培的教育思想,“艺术教育就是艺术的精神,通过教育以培养育化人类美的本能和美的感情”[2],就是校长刘海粟在蔡元培“美育代宗教说”影响下提出的。

作为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先行者和开拓者,1912 年上海美专的建立,扩大了西方美术教学方法在中国的传播,开创了中国私立美术学校的先河。刘海粟在《上海美专十年回顾》的讲话中提到,“况且美专之在中国,要依什么章程也无从依起,处处要自己依着实际情形实事求是去做,因此就时时发生变动”。一方面体现出刘海粟认为学校的教学体制和教育方法应该是“活”的,要求“变”,在教育方法上不死守一种体系,寻求在不息的变动中产生不息的研究精神;另一方面体现了当时社会上还没有成熟的教学经验可供美术学校借鉴。

蔡元培在北大工作期间提出了著名的教育思想“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在上海美专的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刘海粟也提出:“画理之精微,艺术之博大,岂止一家一派之所能尽。”[3]为此上海美专经常聘请各种画派的多位画家来校进行绘画示范,其中一些还长期在学校担任固定教师。除此之外还邀请各界的进步人士来学校进行演讲,使学生能够同时了解东西方文化,促进思想的交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上海美专十分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挥,避免死板的照本宣科。上海美专提出破除学院主义、容纳新型画风、解放思想个性、尊重自然造化、反对简单的抄袭模仿。刘海粟认为,“制作艺术应当不受别人的支配,不受自然的限制,不受理智的束缚,不受金钱的役使”。[4]学生在上海美专学习期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进入不同的教师画室进行学习,这也是在中国较早采用西画绘画工作室类型的教学实例。1920 年,上海美专采用成绩考查法来替代传统计分考试,使学生不再受到考试分数的限制,更自由地进行创新性的艺术探索。

受西画最初传入中国目的的影响,上海美专早期在教学方法上偏重实践技法的练习,对美术理论的讲述不多。在教学用具和绘画材料上,十分依赖进口,像素描用的几何模型和西画创作所需的笔、纸和颜色都需要依赖舶来品。在美术课堂教学上,上海美专做出的一个重大贡献是首先在课堂上使用了裸体模特,并在学校实行了一套人体模特的课堂写生制度,因此而70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刘海粟冒着被通缉的危险在报上发表的“学制变更之事,非局一隅而已也;学术兴废之事,非由一人而定也”,表达了他将人体模特写生作为上海美专美术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的决心。上海美专在人体模特的使用问题上坚持的立场和斗争推动了大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在中国开设人体写生课程,无疑促进了中国画家在技法上的进步,开始逐步摆脱单纯的临摹外国名画,为自己打开思路进行创作提供了条件。在其后也出现了很多关于人体绘画方面的理论研究,如:丁悚的《说人体写生》、俞积凡的《人体美之研究》等。在同守旧思想的斗争中,以刘海粟为代表的画家们维护了画学的学术性和正统性,也体现出在这个时期画家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来表达思想。上海美专美术教学的另一大革新措施是打破了长久以来中国私塾教育和手工作坊式绘画教学中男女不能在一起学习的限制,实行了男女同校同班的教学制度,活跃了教学的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女生也能够有接受正规美术教育的权利。这不仅提高了中国女性地位,也促进了女性画家在绘画方面的发展。针对社会上一些人愿意学习绘画,但受限于各种情况时间无法调整的状况,上海美专调整了授课时间,采用了灵活的教学方式,模仿欧美等国的美术教学体制,1914 年开办了“半夜炭像速成科(夜校)”,1920 年开办“暑期美术学校”等多种办学方式,来满足大众对于学习绘画的渴望,并将旅行写生纳入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前往祖国各地领略风景,实地描绘名山大川。在实地的写生过程中,学生可以交换知识、培养美感、提高兴趣,将美术教育融入社会生活实践之中。

民国初期,上海美专的建立以及美专在美术教学中所采取的各种方法,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借由外来美术教学方法的引进,上海美专建立了新的教学机制,并且将西方美术教学方法改造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是民国初期西方美术教学方法在中国的发展与运用的典型范例。通过对上海美专教学方法的研究,或可为解决今天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个参照物,为今后美术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个切入点。

首先,今天的美术教学中要加强交流和生活体验。高等美术学校应注意安排学生户外、下乡写生等生活体验课程,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参观各种艺术博物馆和展览馆及多种现代艺术资源。应积极邀请社会上不同艺术流派的著名画家或民间知名艺术家来校讲学,无论观点是否一致,都可以借此引发教师和学生共同对美术的讨论和交流。同时,学校内部应积极打破不同美术风格和学科之间的壁垒,以培养具备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在教学中改变多年来造型基础教学中具象写实性的造型教学模式单轨运行的局限,将艺术美学理论中作为“表现性”和“有意味的”形象形式,即离开形的客观存在的物质直观性所创造的非具象的抽象形象和纯粹形态,作为独立的造型语言融入美术教学中。熟练掌握具象形态、抽象形态和纯粹形态这三种造型语言形式,对中国画、西画和设计类学生的专业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其次,学校和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积极接触社会。学校应通过展览等形式主动将学生推荐给社会,使学生参与到社会的各种艺术活动中,将自己所学用于社会实践并转化为生产力。通过这个过程,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为在学校的学习提供动力和目标。可以设立实践工作室,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尤其要注意对设计、雕塑、版画等非纯绘画类学生的技术实践性能力的培养,要避免学生纸上谈兵,设计出不符合实际的作品。

最后,教学体制方面。考试本身并不是美术教学追求的最终目的,但考试制度的设置对学生学习的方向起到重要的引导性作用,应该予以重视。美术高考专业测试不应只限制在素描、速写、色彩等西画科目,应注重对学生整体艺术文化修养的考核,适当加大不同专业各自的考试内容,如中国画学科的学生,在考试时可以考虑加入书法、文学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现行的美术史课程教学一般按照年代顺序介绍性地教授美术通史,学生对某一美术发展时期或某位美术家的了解仅限于教材的简单描述。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开设专题课程或讲座,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按照艺术观、美术风格或典型的艺术问题等形式为学生做深入、系统的梳理。也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和兴趣,将每个美术门类的发展史单独教授,最后进行串联。在兼顾基础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保证教学涵盖丰富的信息量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培养综合能力强、同时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和创新能力的美术人才,将美术教学转变为培养真正的时代化、国际化、民族化的新型美术教育,建立能够体现中国特色、彰显民族精神、重视个性发展的美术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 1 ] 袁志煌、陈祖恩. 刘海粟年谱.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 9 9 2

[ 2 ] 刘海粟. 刘海粟艺术文选.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18 页

[ 3 ] 刘海粟油画选.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 9 8 1

[ 4 ] 刘海粟美术馆编. 上海:刘海粟研究. 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

 

 


【编辑:刘建英】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