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市场:从消费狂欢到回归价值 2012-12-05 14:21:06 来源:大学生艺术网 作者:潘博成
西沐曾形象地描述过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一面是热气腾腾的拍卖,一面是冷瑟瑟的画廊业;一面是在聚光灯下那几个热得发烫的成功人士,即所谓市场皇帝,一面是既狂欢又失落的大批画界寒士;一面是热闹的媒体,一面是冷眼相观的市场。

常规艺博会的尴尬:香肠、性与沉香

艺术市场非常态远未止步于拍卖场,各类常规的艺术博览会正在成长为一个体量吓人的“巨人”,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艺术博览会。有论者基于交易额、展会数和观展者等数据,对此高度评价。但一位参展2012广州艺交会的画廊展商曾以“行情伪装术”来向笔者形容“艺博会”的价值。近期在广东举办的一个年度艺术博览会上,记者看到的是,收藏品占据了半壁江山,恰如一位“艺博会”观察者所痛批的那样——香肠、性和沉香成了艺博会的关键词,而同时一些艺术家抛弃画廊代理,自己走到了市场的第一线,最应该活跃在艺博会上的画廊,却更像个配角。

国内常规艺术博览会发展至今,受制于优质展商资源匮乏的问题日益突出。国内成规模画廊数量有限、增长缓慢,而优秀画廊更是稀少,每一个艺术博览会的展位招商均仅限于这些稀缺的好的画廊上,展会主办方的被动性已成顽疾。优秀展商的缺失,使艺术博览会的形象宣传、品牌建立、市场拓展等举步维艰,难免落入同质化、单一化,甚至低俗化和庸俗化的窠臼,更遑论学术性、前瞻性与时代性。

艺术距离消费很远吗?

纵观中国艺术品市场,除了投资资金的高歌猛进外,难道中国人不需要艺术吗?

曾有一个故事,郑州一对新婚夫妇乔迁新居后,想置办点艺术品装饰住家,却遇到了令人难堪的问题:地摊货看不上,画廊的买不起。偌大的艺术品市场却满足不了普罗大众的需求,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姑且不论“平价艺术品”在逻辑上是否合理,但这个个案的的确确折射出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大诟病:价格作为一道愈发不可逾越的鸿沟,阻断了大众与艺术品的联系。

一位市场资深人士不无悲观地认为,名家艺术品市场属于行家领地,当代艺术品则被年轻时尚的成功人士占有。哪里还有民众的位子?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的艺术品市场,但虚高的交易额下是大而不强的真实,天价拍卖品堆积的数据令艺术品业内人士忧心忡忡,何以为继?全球第一的光晕之下,并非建筑于坚实的艺术消费市场之上的、封闭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远未成型,如何撬动城市中产参与到艺术品消费之中,打破艺术与消费之间的距离感,成为中国艺术品经营机构寻求变局的重要课题。

撬动这个富于想象力的强大市场并非艺术品机构的一厢情愿,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人已经向世界展示了惊人的购买力。两年前和讯网所做的一份网络调查显示,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购买艺术品的行列。参与这项调查的人群中实际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占72.97%,10-100万的占21.62%,100万以上的占5.41%;而他们当中已经买过或者有计划买艺术品的比例高达89.19%。这部分人群已经或者正要成为中国艺术品消费的主力军。这些购买艺术品的人抱有投资目的的仅占25%,大部分还是抱有长期收藏、装饰等目的,比例达63.33%。装饰家居是大众购买艺术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一位艺评人曾这样写道,“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回归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的核心就是价值的发现和认知。”这恐怕就是对艺术品价值单一化的最好回应。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