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曦云:文化使命与产业发展 2012-12-29 10:22:58 来源:德美艺刊 作者:杜曦云
随着中国代替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大国崛起”的呼声在中国本土甚嚣尘上,“中国威胁”的论调则在海外不绝于耳。但,是“崛起”还是“崛而不起”?为什么会被视为“威胁”?这里,文化意识的成分和水准,是潜在的判断标准。

随着中国代替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大国崛起”的呼声在中国本土甚嚣尘上,“中国威胁”的论调则在海外不绝于耳。但,是“崛起”还是“崛而不起”?为什么会被视为“威胁”?这里,文化意识的成分和水准,是潜在的判断标准。

经济的崛起是硬性指标,文化的积累和创造则是软性实力。当一个国家的经济指数和文化形象不成比例时,被视为暴发户、威胁者,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而且,这样的形象会逐步影响到包括经济发展在内的方方面面。从这个角度看,如果说中国的改革是必须继续推进的,那么,中国的文化也非发展不可。经济增长有利于国计民生,文化发展则既对外影响到中国的国际形象,对内关联民智的开启和民众的精神生活。

平心而论,民众的物质水准还在持续提高,文化视野也越来越开阔,但文化素质依然较为低下,很多现代文明的常识性问题,仍旧茫然无知或似是而非。正视这些问题,是新的起点。这时,文化使命的产生和担当,是很多有志改良文化土壤的人们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作为口号的“文化使命”,在实施时遇到的问题非常具体,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对文化的理解是什么?需要回溯什么?需要继续学习什么?需要创造什么?……具体到中国的艺术,即使很多已经很富有的人,艺术方面的修养依然很苍白幼稚,对艺术品,或者完全视而不见,或者只关心价格。尤其在当代艺术方面,当新的作品和现象产生时,中国本土的艺术消费者、画廊、美术馆等往往视而不见,无法领会和欣赏其中的精彩之处。当国外的收藏家、画廊、美术馆等意识到这些作品和现象的重要性时,只需低价即可收藏和扶持。然后,当这些作品在国际艺术舞台上被认可和推崇后,中国本土的人们才如梦初醒,花费十倍百倍的高价从国际上把这些作品买回来。即使在当下,类似的现实教训依然一轮一轮的不断发生。

此外,中国文化艺术的产业发展在当下也面临着种种困境。首先,文化产业税负过高,以艺术品交易为例。除了需要交付一般的商业交易税外,还需要支付大额的增值税。在2012年上半年的“查税”风波的打击下,艺术市场的交易额迅速下跌,一些大型的艺术机构也在海外或者香港建立了自己的分部,部分海外艺术机构也在考虑撤出大陆地区。商家避税是一个原因,但税负高是造成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政府虽然对此领域的重视度不断加大,但文化艺术产业仍需要大力扶持。而随着商业开发程度的加深,一些文化艺术机构的经营成本也不断上升。在北京的798艺术区,因为物业费与房租的大幅提升,一批老的艺术机构正在撤离。

当然从总的进程看,中国的文化艺术产业发展还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只是任何事情都有它复杂、艰难的一面,尤其在中国这个经济飞速提升,但社会问题却异常复杂的国度,重构中国本土的当代文化需要更多的艰辛与耐心。

【相关阅读】

青年艺术家与艺术市场

杜曦云:与何工谈“格瓦拉之旅”和中国当代艺术问题

杜曦云:高租高税产品变质的798何去何从

 

 


【编辑:赵丹】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