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野的作品《温柔地杀我》
相对于二级拍卖市场,80后艺术家的投资,画廊一级市场除了存在更多的 “原始股”和“潜力股”,成交更加真实,价格也相对更低。
2002年北京华辰秋拍,36岁艺术家刘野的作品《温柔地杀我》,以估价7到8万人民币流拍。4年后,这幅作品出现在保利2006年的秋拍上,并且以154万元成交,涨幅20倍。无独有偶,当年28岁的曾梵志创作的《协和医院三联画》出现在2005年的香港佳士得春拍上,以120万元成交。2010年,这幅作品又以3416万元成交,5年的回报率高达28倍……
这样的实例在艺术市场上不胜枚举。由拍卖拉动的新一轮价格应运而生,艺术家的合作画廊作品价格也得到拉升。那些当年二三十岁的刘野和曾梵志们,如今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上的“主力军”,也成为“金字塔尖”级别藏家的囊中挚爱。对于大多数藏家和投资者来说,早已经无力触及。
江山代有才人出,每一代艺术家创作也都反映着这个时代群体的特殊性,艺术圈从不缺乏年轻而有才华的艺术家。如今二三十岁的年轻艺术家里,也不乏新一拨的“刘野和曾梵志们”。对于现在藏家更有利的是,当年的刘野和曾梵志都是在和美国的画廊合作,而现在80后的艺术家们,基本都是在和国内的画廊合作。
价值洼地:80后在接过权利棒之前
相对80后“新生代”艺术家来说,当代艺术的权利棒现在还掌握在40、50、60一代手中,市场上的主力资金还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特别是在目前经济形势并不乐观的时期,资金进入的可能性非常小。
在80后的“大市场”形成之前,经济形势又不明朗的前提下,是永恒不变的“逢低买入”时期。但投资者往往在市场高涨时“跟风”,这样反而错过了购买的最佳时机。
近年来,除了少量在拍卖市场上表现良好的艺术家如高瑀、陈飞等之外,处于一级市场的80后艺术家的价格都不是很高,知名度高一些的艺术家作品价格在十几万到几十万之间不等,大多数80后艺术家作品价格都在十万元以下,在绝大多数投资者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僧多粥少:画廊先行筛选
2010年9月,对画空间举办了“过桥米线:云南年轻艺术家作品展”,展览集中了毛旭辉执教的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8位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其中有6位是80后艺术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