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力钧:我没什么困惑 2013-05-14 10:37:32 来源:长江日报
1989年开始,方力钧凭借“光头”油画符号,活跃于中国乃至国际当代艺术舞台。一个个张大嘴的光头似乎在嬉笑着为童年、历史以及现实处境呐喊。中国“当代艺术教父”栗宪庭为其贴上了“玩世现实主义”的标签。

方力钧和他的作品

光头,招风耳,挤眉弄眼,拍照瞬间摆出各种姿势。方力钧就是自己绘画符号的最佳代言人——泼皮,玩世。

1989年开始,方力钧凭借“光头”油画符号,活跃于中国乃至国际当代艺术舞台。一个个张大嘴的光头似乎在嬉笑着为童年、历史以及现实处境呐喊。中国“当代艺术教父”栗宪庭为其贴上了“玩世现实主义”的标签。

1993年,《纽约时报杂志》封面刊登了方力钧笔下打哈欠的光头形象,这一形象与崔健的音乐、王朔的小说一道,成为西方人眼中中国的时代标志。

此后,方力钧保持着批判者的姿态,画水、画鲜花、画云、画婴儿、画珠宝……最近又参与“当代水墨”的展览和拍卖。尽管遭受“复制消费符号”的质疑,“光头”还是“潜伏”在水中、鲜花中、婴儿、水墨草稿中。

6月,作为众多“平行展”之一,方力钧将携最新个展“处境”亮相“地球上最重要艺术展事”威尼斯双年展。距离他首次参加这一展览,整整过了20年。

别想拦着我画光头

1963年,方力钧出生于传说中“邯郸学步”的学步桥附近。1966年“文革”开始后,这个胆小的孩子,也会与同龄人打架。打架的起因往往是方家的家庭成分——富农。

方力钧的童年记忆中,有属于那个年代特有的创伤。1969年,6岁的方力钧路过批斗大会,远远随着大人们冲台上批斗对象高喊,“把他吊起来,这个老家伙”。走近才发现“老家伙”是自己的祖父。

从转干毕业生下放成火车司机的父亲,为了不让方力钧打架,把他交给工会里的“右派”曹震环老师学画画。6岁的方力钧第一次拿起画笔,临摹样板戏连环画《红灯记》。

“现实中的经历,有痛感的生活,是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源泉。”多年以后,方力钧认为画画给了他发泄童年伤害的出口。

先后从河北轻工业学校陶瓷美术专业、中央美院版画系毕业后,方力钧选择做一名自由艺术家。最穷的时候,方力钧在临近的北大、清华校园卖过明信片。实在没钱了,去栗宪庭家混饭吃。

回想当年的“非主流”选择,方力钧说:“就想先野一段时间,过一段时间后总会有体制、单位接收。实在不行,再走机会主义路线”。

这样的选择很快就被验证是正确的。他“脱贫”是在1992年,澳大利亚的“中国新艺术展”让一个澳大利亚人花4500美元买走了方力钧几幅素描。此后,他再也没为卖画发过愁。

199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上,方力钧第一次来到欧洲。光头形象让他成为展览上最惹人注目的中国画家之一。持续的质疑声中,这一符号沿用至今。“我没什么困惑。我不可能永远坚持所谓的符号。其实我也画了很多带有不同符号的画。当然,别人也不要妄想剥夺我使用自己符号的权利”。

声名鹊起,画价自然扶摇直上。到2006年,方力钧、王广义、张晓刚、岳敏君作品在国内外拍卖市场上频频突破百万元纪录。这四人更是被媒体称为“当代艺术F4”。

“现实中的经历,有痛感的生活,是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源泉。”

过正常人的生活

在当代艺术圈,除了画画,方力钧最出名的身份是餐厅老板。他经营的“茶马古道”、“岳麓山屋”闻名京城。“画画之外,自己也想过正常人的生活。”

20岁那年,方力钧从河北轻工业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刚组建的邯郸市广告公司工作,参与谈判、设计、制作广告。一年后,方力钧辞职试图筹划铁路广告公司,未果。此后又与友人尝试生产工艺美术品,失败。血气方刚的创业行为屡屡受挫,方力钧决定重拾绘画,考入中央美院。

在艺术上成功后,方力钧还是开起了餐馆。“希望每天去算计,花了多少,收入多少。这样可以始终将自己置于正常人的生活范围内。”

从事餐饮之初,他也会拿卖画的盈利去补贴,不过很快方力钧就成了一名成功商人。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