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家赵宗藻斥美术教育单一:一个老师带一群学生 2013-05-24 10:01:33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郑琳
现在的美术专业学生在学习方面太单一,现在流行工作室制度,一个老师带一群学生。这有它的好处,但也有局限性,学生就缺少机会向不同的老师学习不同的风格。

赵宗藻

赵宗藻

赵宗藻以版画闻名于世,不过他家客厅里挂的大幅作品,却是上世纪70年代他去富春江冶炼厂深入生活时的速写。

书房里的画桌上,摆着挂满各种型号毛笔的笔架,桌上叠得满满的书画作品,更让人觉得充满传统书画家的味道。木刻刀反而被束之高阁了。

这大概就是赵宗藻“中国气派”的体现。

这位从小受传统中国艺术熏陶,先后被傅抱石、潘天寿等国画大师培养过的艺术家,走入版画道路之后,开创出独具一格的人文版画风格。

1982年《黄山》组画的创作,让这种中国气派达到了新境界。

这幅作品在第7届挪威国际版画双年展上获奖,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著名中国艺术史学家苏立文评价:“通过这部作品,中国画家在水印技术方面打开了新天地,为建立现代中国式的版画取得了新突破。”

在绘画艺术上,赵宗藻是个名副其实的“多面手”。

在2011年浙江美术馆“八十凝望——赵宗藻艺术回顾展”上,人们就见识了赵宗藻在版画、书法、山水画等多种领域里的创作。

那一年,他甚至还教90后、00后的年轻人如何创作指墨画——他拿了一颗生姜当“模特”,用手指水墨写生。

“用手指画画,根基还是在运笔的功力,依然讲求笔墨和线条。只不过手指不像笔这么顺畅,却反而生出了笔画不出的意趣。”赵宗藻说。

在采访的时候,他还特意拿出一本山水、书法和指墨画的集子,津津有味地给记者讲解。

指着一张风信子图,他笑道:“文革期间,版画被否定了,我在家里闲着没事做,就学习潘天寿先生画的指墨画。这些图都是照着家里种的花写生的。”

那时候,赵宗藻一家还住在少年宫附近的少年路上。家中虽小,但赵夫人很爱种花。

如今几十年过去,赵宗藻依然爱对着阳台里的花花草草,描摹几笔,以为乐趣。

人物名片

赵宗藻:1931年生,笔名木石,江苏江阴人。新中国第一代版画家、美术教育家之一。先后就读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南京大学美术系,1955年进入中国美术学院任教。

作品《田间》曾入选莱比锡世界版画比赛,作品《四季春》参加巴黎春季沙龙并为巴黎图书馆收藏。《仙蓬莱》、《黄山松》参加1984年挪威第七届国际版画双年展并获奖,被美国和芬兰大使馆收藏。水印木刻《黄山》组画,被西方艺术家誉为“打开了中国水印技巧的新天地”。

这位从小受传统中国艺术熏陶,先后被傅抱石、潘天寿等国画大师培养过的艺术家,走入版画道路之后,开创出独具一格的人文版画风格。

傅抱石激动 潘天寿严谨

这两位艺术大师,对赵宗藻的影响很大

赵宗藻的语速相当慢。他常常要思索良久,把语言组织精练了才吐出来。在讲述故事的时候,他还会做很长的铺垫,总要将前因后果描述清楚。

或许多年的教学经历,让他养成了这种严谨的作风。

1954年,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版画系成立。24岁的赵宗藻接到系主任张漾兮的邀请,来到中国美院任教,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他和张漾兮、张怀江、赵延年一道,架构起国美版画系的重要框架。这个组合,后来被美术界称为“两张两赵”。

如今,“两张”已经故去,“两赵”也都是耄耋之年。随他们远去的,还有木刻版画的辉煌岁月。80多年前,鲁迅掀起中国新兴木刻的潮流,不少革命艺术家投身其中,用对比强烈的黑白木刻画面描绘现实,勾勒出一个鲜活的时代。

当代版画,已经不像80年前那么简单纯粹,也没有了时代的厚重感,更不像当初那么具有战斗性。但在欧洲的一些大博物馆,比如大英博物馆东方馆、巴黎艺术馆等,馆藏的中国艺术品只有版画。

赵宗藻曾提到过一件事:1979年,巴黎举行了一场名为“中国版画50年”的大展,是法中友协主动提出的,在他们看来,“只有中国的版画才能看出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是怎么走过来的。”

(以下记者简称“记”,赵宗藻简称“赵”)

【启蒙】 父亲的药方

我父亲是中医。小时候,我经常看他给病人开药方。他是用毛笔写的小楷,这就是我对传统文化最早的接触。

记:您对书画艺术的兴趣,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赵:我父亲是中医。小时候,我经常看他给病人开药方。他是用毛笔写的小楷,这就是我对传统文化最早的接触。

后来上小学了,学校里有写字课,还常常举行比赛,我总是榜上有名。虽然奖品微不足道,但对孩子来说,这样的鼓励足以调动兴趣和积极性。

记:绘画的兴趣也是那时候培养起来的吗?

赵:在上学前,抗战逃难的时候,我们在江苏的一个农村避难。

有一次鬼子要来了,大家就把家里的东西拿出来焚毁,其中有学生画的美术作业。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正规的美术作品,喜欢得不得了。

后来我自己涂鸦,画的题材都是打日本鬼子的。因为现实里国军节节败退,我一个小孩子只能通过画画来发泄情绪,画出想象中的军舰、飞机、炮打鬼子。

再后来,我在《东方杂志》上看到名家的山水画,看得心旷神怡,我就用铅笔在广告纸的背面临摹。

就是这些临摹的过程,让我受到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熏陶,这对以后的艺术创作影响也很深。

记:在您正式走上美术专业道路之后,哪些老师对您的影响比较大?

赵:在南京大学的时候,傅抱石先生对我的影响很大。

傅抱石先生不会一笔一划地描绘对象,创作时全凭感觉。他画画的时候特别激动,毛笔要蘸水调色的时候,常常放在舌头上调,弄得一嘴的五颜六色。藤黄颜料是有毒的,但花青可以中和它,这两种颜料就常在他嘴里化开了对冲。

【相关阅读】

中国美术教育事业奠基人刘海粟画展在山西举行

学生对美术教育“吐槽”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