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超级女声出现以来,安迪·沃霍尔早在60年代宣称的“任何人都可以在15分钟之内成名”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不再是一个神话,甚至成为当今大众文化中的普遍现象。同时,诸多类似于超级女声的“快乐男声”“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等等选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老百姓自己投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选手,使他们成为明星,这使得明星变得更加平民化,评选明星的活动更加民主化;但同时也造成了如今流星满天飞,真正的恒星巨星寥寥的文化状态。而与此同时,当代艺术界似乎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几个揭竿而起的艺术家相比,21世纪的中国当代艺术可谓群星璀璨,他们的作品不仅频频打破拍卖纪录,他们的名字也经常出现在各种“艺术排行榜”中,甚至还有媒体评选出了当代艺术的F4。
“艺术排行榜”大概可以作为近年来层出不穷的艺术造星、艺术封神榜的一种代表性形式,国际最知名的艺术排行榜应是英国《艺术评论》(Art Review)杂志每年公布的Power 100(当代艺术最具影响力的百人榜),国内应属胡润当代艺术榜,此外还有“AMI中国艺术市场书画年度排行榜”“中国作家富豪榜”等等。商业化排行榜的出现无疑和市场经济的繁荣有关,最著名的排行榜莫过于《福布斯》杂志每年公布的财富排行榜。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有许多人“先富了起来”,但内地直至1999年之前,还没有一张富豪排行榜。后来一位英国青年发现了这个契机,他编辑出中国内地第一份企业家排行榜,并投稿给以编制全球富豪榜闻名的杂志。排行榜被刊登后,这个青年和这本杂志在中国立刻备受推崇,这就是英国人胡润和《福布斯》的故事。2003年1月,福布斯宣布自行编制中国企业家排行榜。当年6月,胡润又与“欧洲货币机构投资”合作制榜。截至2005年,中国内地已经出现“福布斯中国”、“胡润百富榜”与“中国内地人物创富榜”三足鼎立的局面。自此之后,排行榜就在中国盛行起来,并且随着经济的持续繁荣而成为一种屡试不爽的商业手段,甚至成为了一种“排行榜经济”。在娱乐、影视、文化各领域出现大大小小的排行榜同时,当代艺术圈也不甘示弱,纷纷推出各种各样的“艺术权力榜”“当代艺术最具影响力人物榜”“Top10人气榜”甚至“艺术家身价榜”。这些异彩纷呈的榜单在使当代艺术变得更加大众化、时尚化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那一张张炫目的排行榜、一个个响亮的称号的背后是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还是市场价值?册封和打造他们成为明星的人是否具有学术权威性?艺术是否可以用排名来衡量优劣?代表精英文化的当代艺术是否应该采取大众娱乐文化的评选形式?艺术排行榜的意义究竟在何处?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