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小洲村呼唤艺术大鳄?
0条评论 2009-07-11 14:31:14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同时,小洲村中催生出的很多艺术空间,在已经习惯了用“价钱”来看待艺术作品的人看来,多少有些不可理喻,他们当中的大多数是免费和互动开放的。比如美院设计学院老师洪容满和朋友组织的“小洲合作社”,两人每人每月拿出一千块钱维持空间运营,而任何希望使用这个空间的人,都可以自由使用;艺术家刘可的“腾挪空间”号称广州最小的艺术空间,面积仅有5平方米,每月租金200元,每次免费展出一件作品,展期一月……借用小洲村“公共空间”主持者的说法,“公共空间和公共厕所一样,为基础性非盈利性设施”。

 

  方向:“整合”急需艺术大鳄和资本?

 

  小洲村目前入住的“艺术家”数量已经有数百人之众,而且据吴杨波的统计,每年还在以100~200人的速度增加,“今年广美油画系的80多个应届毕业生,除了少数几个找到工作之外,整体搬进了小洲村”。而房租的价格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达到20%~30%。在一部分关注小洲村的人眼中,小洲村内部的艺术肌理也在发生变化——艺术家们开始从分散的个体活动转向集体活动,由相对封闭转向寻求交流和开放,组织了小洲文联,利用建立在民居中的各种展示空间、艺术沙龙,结合村内的礼堂、祠堂等场所,相继举办了各种展览。《华南地区古村古镇保护与发展研讨会》和《全国设计教育论坛》“地域性”与“当代性”主题研讨会等全国性的会议也在小洲村先后召开。艺术创作和本土的广府水乡、生态环境融为一体,相当数量的美术培训班在建立,小洲村现在已是天天都有艺术展览和交流活动。一些知名的艺术机构已经在考虑进驻。

 

  除了传统的造型艺术之外,国内最著名的文学网站之一“露天吧”也刚刚在小洲村“落地”了。这也是第一个进驻小洲村的重量级文学机构。另据记者了解,目前村里正在规划辟出一块区域,建设专门的艺术园区。各种迹象都表明,对于小洲村的“整合”越来越成为很多人努力的目标。“和宋庄他们相比,小洲村缺少一个像栗宪庭这样能整合的人,所以在外面立不起来。”有人表示。同时,一些年轻艺术家对于艺术经济的繁荣仍旧有着热切的向往。有人强烈地表达了希望“艺术大鳄”进驻小洲的愿望。在一些研究者的建议中,小洲村的“艺术旅游”也是非常值得开发的一笔财富。

 

  质疑:商业开发必然损害艺术生态?

 

  不过也有很多人担心,资本的进入会使得小洲村珍贵的、自生性的艺术原生态遭到破坏。此外小洲村目前的整体面貌还比较粗糙,资本怎样进入还很难找出一个明晰的模式。广州美院教授、著名油画家和美术理论家谭天早在2002年就搬进了小洲村。他认为,商业的介入一定会让小洲村现有的面貌走样。当年是为了寻求一个安静的创作环境而来到小洲,他如今已经感觉到小洲有些嘈杂和喧嚣,“经常有打着旗子的旅行团跑到我的创作室外面说:这里是xx著名画家的工作室。我要是出去一下,他们就会说:谭老师专门出来迎接大家了。”谭天认为,真正的艺术家一定要和商业保持距离,“商业进入798之后,里面很多很棒的艺术家都搬走了,留下来的都是原本就瞄着商业去的”。如果资本或者相关部门强力介入,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造,小洲村的发展就会出现问题。他还批评一些年轻人一方面喜欢小洲村这种闲适的生活,不愿工作,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有人来包装自己,最好一夜成名。

 


【编辑:张瑜】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