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全国美展“农民工”题材系列作品点评
0条评论 2010-02-21 09:35:54 来源:工棚 

  油画《消夏》(210×280cm)是一件表现农民工休闲生活的作品,获此届美展油画提名奖。画家忻东旺敏锐地捕捉到农民工工作之余看书的场景,来深刻反映他们的精神状态。他们告别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黄土地上的传统生活方式。从角色看,他们由农民转换为工人,劳动方式也从务农转为务工,更主要的是劳动性质由纯体力转变为体力与脑力的结合,这就是时代社会的需要,农民工们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被时代淘汰。画家深谙此理,以此为主题,生动表现在工地上的小书堆找书的农民工群体,他们有老一辈的农民工,有抱着孩子的妇女农民工,更有渴望知识的新一代农民工。书摊上的书刊有《父母必读》、《高干夫人档案》、《小崔说事》、《漫画大王》、《舰船知识》、《小词典》等,从书刊名字的选取上,可以看出画家巧妙的构思和用意。表现了新一代农民工渴求融入城市主流的理想,尤其是画中手捧《舰船知识》的青年男子,可以看出他的远大理想和抱负,他的家庭在生计上肯定不成问题,自身有较扎实的文化基础,作为新一代农民工的典型,他们走出家门来城里打工的目的是谋求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即求得自己甚至后代能拥有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条件。由此可见,本届美展中的“农民工”题材的作品,真实表现了新一代农民工渴望融入城市的精神理性,不同于以往,仅是表现为生存而奔忙的传统农民工形象。

 

  崔先进的油画《曙光》(190×220cm)表现的是迎着第一缕曙光,开始一天繁重劳动的场景。画家有意将人物置身于卡车中,卡车本是载物的,但却用来载着十来位农民工,将他们艰苦的工作条件、生活环境跃然于画面。从人物的服饰中,可以看出反映的是寒冬时节,更能看出他们生活拮据的现状。军装和迷彩服本是20世纪八十年代最可爱的人的装束,现在却成了农民工的工作服,似乎成为村民的村服。他们背井离乡到城市打工,从事的是城市人不愿意干的行业,干的是城里人不愿意做的最脏最累的活,而在待遇上,却与城里工人存在很大差距,从人物警觉、茫然、麻木的目光中,可以透露出他们身上承担的重压,成了家的农民工,考虑更多的是子女的成长和教育问题,孩子就是他们的希望和未来。走出山村、出去打工是他们摆脱乡村贫苦落后的唯一选择。这也是作品反映现实生活的生动感人之处。

 

  陆庆龙的水粉画《兄弟》(150×150cm)、李晓林的水粉画《开采光明的人》(110×126cm)均是表现城市化的进程中,来城务工的中国农民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的主题,既有讴歌他们献身的精神,也有表现他们为生活所迫的艰辛境遇,为农民工呐喊,反映现实,源于生活的题材,紧扣时代脉搏,是画家们的责任!也是社会赋予画家们的使命。

 


【编辑:张瑜】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