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真 工棚 中国画
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成为农民和工人双重身份的“农民工”。他们以出卖劳动力为生,一边为城市贡献青春、挥洒汗水甚至热血,一边承担着伤病、养老、子女教育的重担,成为备受瞩目的弱势群体,也是这个时代的社会问题。自然,“农民工”也成为画家关注的焦点,进入了画家的创作视域。
作为国家级权威性的“全国美展”,以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精神风貌为宗旨,推出了一批关注现实的杰出画家和画作。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农民工”题材的作品是现实主义题材的典型代表。在此届美展中,共有五件“农民工”题材的绘画作品获奖,他们的成功不仅表现出了“农民工”为生存奔忙的生活状态,更主要表现了“新一代农民工”渴望融入城市生活的现状,渴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能拥有和城里人一样的基本生活条件和状态,表现了他们的愿望和理想。画家们以尊重之心,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农民工”形象,对他们表现出应有的关怀,为帮助他们融入城市主流,为消除城乡不平等、不和谐的现实条件做出了有益的贡献,这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公平、正义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国画《工棚》(240×270cm)是“农民工”题材的优秀作品,获得此届美展中国画银奖。画家李传真以细腻、抒情的笔触生动表现和再现了农民工尴尬的生存境遇,在追求视觉构图美感的同时,以传神的艺术形象打动人,实现了艺术的深层核心价值。画面上,画家着重表现了新一代农民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反映了简陋、拥挤的工棚生活环境。在人物塑造上,画家选取了八位青壮年农民工,尤其是手持纸笔的男子,更是新一代农民工渴望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代表,传达了人物的精神理性。在表现农民工艰苦生活环境时,画家巧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吃饭的碗、饮水的杯子与劳动时穿的鞋子一起堆放在地上;山寨版的adidas旅行包与旧棉被形成对比;“营养快线”的纸袋里却装着早就该淘汰的破旧牙刷;这些为大城市贡献青春的青年人却生活在如此狭小的空间,这狭窄的工棚不仅是他们狭小生活空间的象征,更是他们的保障权、话语权远远低于城里人的象征。画面的构图耐人寻味,8个农民工或坐或躺在床铺上,众多人物容易给人繁杂之感,但画家以上下铺的二层形式,寓意生活在下层的农民工在大城市的艰辛。画家有意将上铺人物的头画得不完整,下铺人物的脚伸出床外,使画面形成张力,小中见大,明确了空间不够的意味。画面上下各安排四人,下层的两组人物对称,构成稳定的三角形;上层四人安排得错落有致,富有节奏、变化,给人以秩序、完整、统一的审美意韵。画面色调统一,以黑灰为主调,形成黑、白、灰三个基调,将黑、褐、白、黄等颜色融入灰色调之中,达到视觉上的整体效果,共同为主题服务。小视角大画面反映了时代的一个典型缩影,以无声的力量震撼着观者的内心深处,不失为一件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特征的优秀国画作品。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