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自1979年启程以来,已经历了三十年,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开馆展“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展汇集了罗中立、徐冰、张晓刚、方力钧等百余名艺术家的大阵仗,共同见证这部三十年的历史。
“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展集中展示了80余位艺术家近百件绘画作品和曾经轰动一时的名作与代表画家的经典绘画。以罗中立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国当代艺术家们,已年近花甲。他们的巨幅代表作品在展厅入口处与上海的观众见面。
此次展出的陈丹青作品《牧羊人》、《进城》等均为“西藏组画”中的经典之作。“1980年,陈丹青《西藏组画》的出现使中国文化界这条战船开始靠岸,靠向生活之岸。从此,诗歌、文学、电影,当然包括我们美术诸领域开始贴近日常生活,俗称‘自然流’。它从根基上结束了‘文革’,开始放射出那个时代最渴望放射的人性之光。”同样是画家的刘小东这样评价陈丹青的《西藏组画》。
而有中国当代艺术“教父”之称的栗宪庭也表示,陈丹青的作用主要是对现实主义的正本清源。他说:“陈丹青的出现,正是从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重新回到法国,重新回到生活的瞬间,重新回到世界造型本身。”在这个正本清源的过程中,罗中立的《父亲》、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等相继诞生。
“85新潮”
“如果我们把谷文达、黄永、王广义等人读过的书,做一个书单,那是非常惊人的。他们每个人几乎都读过弗洛伊德、萨特、加缪等人的著作。”栗宪庭说。他们虽然也插过队,但“文革”前后的对比,不再成为影响他们思想的重要社会环境,而来自西方的“现成品”一夜之间成为艺术家们的爱物。
1986年,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的徐冰,曾参与创作一件作品。在一个巨大的汽车轮子上涂七种颜色,地下铺上一张纸,然后滚动轮子,强调印刷的美感与无限的重复。这可以看作是徐冰走红国际的“天书”和“鬼打墙”等作品的前身。
张晓刚的作品《天上的云》、叶永青的《沉思》、王广义的《被工业油漆覆盖的世界名画》等,虽然不能称为他们各自的代表作,却留下“85新潮”的深深的烙印。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