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小组作品
时间:2010年3月10日星期三
地点:美术焦点编辑部
采编:王宁
王:“他们”有没有其他特殊的含义?
他们小组:有啊,就是放弃所谓的个性,被商业化所渲染出来的个性,追求一种更加真实或者是更新的艺术形式。这个跟我们今天生活的时代要更贴近一些,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些很偶然的经历。我们在大学的时候做了一个展览叫——《我们》,后来再做展览的时候觉得不应该再是我们,既然你要选择放弃虚假的个性的话,可能更多的是从他者的角度来出发,所以当时就叫“他们”了。还做了一个“他们”的颁奖典礼等一系列的活动,所以就把“他们”这个名字留下来了。
王:你们最近在忙什么展览?
他们小组:有几个国外的展览,在巴塞尔的一个文化艺术博物馆我们在那里有一个展览。
王:是个展还是群展?
他们小组:那个是群展,可能在上海的(喜马拉雅美术馆),一个西班牙的策展人做的展览。这些都是我们在忙的,还有要准备忙一个个展,另外还有一个迈阿密的个展在谈,今年工作比较忙。
王:你们有这么多展览,那每一次展览都有新的作品吗?
他们小组:很难,因为以我们出作品的速度,有时候只能是留下一部分作品,应付这些博物馆,美术馆的展览。
王:你们开始都是学版画的,并不是一开始就做油画,你们是怎么看待这种艺术媒介的转变的。
他们小组:我们也不能说是学版画的或者学油画,应该说学艺术、学思维吧。没有谁是做版画技师的,也不是做油画技师,不是这个概念。我们现在画的也不完全是油画的概念,就是一种观念性的绘画,其实我们只是用这种油画的材质来画,其实你用水粉,用丙烯,或者用什么,都可以。
王:你们只是借助了油画这种材质。
他们小组:对,实际上我们用的只是油画颜料,就是这点区别。你看我们两个的工作方式就不是油画的工作方式。油画是一种很讲究个人语言和个人风格的,两个人就没法有个人风格,会被破坏。这里面就有一种游戏,我们在绘画过程中就是一个观念的过程,你从作品中可以看得到。
王:你们在创作过程中,画稿是商定好的还是在创作的时候随机增加?
他们小组:聊天,就是不断地对话。你想说什么,你要把你想说的表达出来,两个人对话。
王:会不会有冲突?
他们小组:冲突当然会有了,把两个人有冲突的地方完全都表现在我们的作品里,画面是有矛盾的,它就有意思了。这就不是一个人能做到的,东西不一样。为什么要两个人做,因为需要交流,需要对话,甚至需要对抗,对峙,这就是两个人做的事,你一个人不可能老是自我挣扎。
相关链接:
【艺术家主页】他们艺术小组官方主页
他们艺术小组讲述北漂十年的故事
表象与焦虑——从赖圣予和杨晓钢的作品谈起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