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松与现代水墨画
0条评论 2011-03-02 11:11:50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李铸晋(旅美艺术评论家,前美国堪萨斯大学荣誉教授)

在往后的岁月里,我和刘国松接触的机会不少。1966年刘国松得到洛氏基金会的奖助,到美国研习参观及环球旅行两年。起初的三个月,他都在爱荷华大学的艺术学院研究那里享誉全美的铜版画。我那时还在爱荷华执教,因此常到他的画室,看他作画及讨论各种艺术上的问题。其后在1968年秋,我已转到堪萨斯大学执教,因得到研究费而休假一年赴远东,其中有数月是在故宫博物院研究元画。那时故宫早已迁往台北,我就在金华街租了一个公寓,跟刘国松位于永康街的住所十分接近,因此也常见面,遂对他的艺术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还请他把早年的作品,从其亲戚朋友处借回来给我看,而完成了第一本关于他的专着,那就是用英文写的《刘国松──一个现代中国画家的长成》,由台北历史博物馆及国家画廊联合出版,这本书给予海外画家及学者更深入认识刘国松的机会。     

   

1971年暑假,我应香港中文大学之请,为该校所属的新亚书院艺术系未来的发展作规划。我首先就推荐刘国松到中大任教,而自己也于1972年秋,去中大客座一年。因此我们又常聚在一起,看到了他许多的新作。于是我对其艺术创作的新发展,以及其教学理念与方法,又有了全新的认识与理解。     

  

「现代水墨画」一词,现在已被人普遍使用,不过这个名词,还有许多含混的地方,需要作出澄清。从一方面来说,「水墨画」就是国画,因为国画乃以水墨施于宣纸之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现代水墨画」此一名词的应用,只是最近数十年来的事,它所指涉的对象,乃与传统国画不同,而多少受了西方的影响,具有一种兼中西之长的作风。「现代水墨画」主要的工具与材料,仍是传统的毛笔、墨及纸,但其在技巧的运用与造型的表现上,却跟传统国画截然不同,由此就逐渐形成了「传统国画」与「现代水墨画」的区分。而在现代水墨画的领域上,推动最力的就是刘国松。        

 

所谓的「现代水墨画」,是在六十年代初期,由于刘国松提出「中国画的现代化」口号,而出现的一种新画风。当时「五月画会」的各个成员,如冯钟睿、胡奇中及韩湘宁等,都由油画转向了水墨画的创作,庄吉吉亦在油画中加入水墨趣味。「五月画会」的艺术追求,遂在当时非常保守的台湾画坛上异军突起,他们极力摆脱传统国画的支配,决心创造出一种属于二十世纪中国绘画的新传统。与此同时,四、五十年代出国赴美的曾幼荷与陈其宽,也不约而同地在做同样的尝试。后来一度由纽约回香港的王季迁,以及返台定居的张大千,则打破传统的窠臼,而建立自己的新画风。至于近一、二十年来,在法国的油画家赵无极与朱德群,也偶尔画些水墨画。        

 

这种新的艺术潮流,其实跟五十年代台湾的文艺发展,在目的与表现上,有极其相似之处。当时的一群年轻作家们,多少受了台大外文系教授梁实秋的影响,如白先勇、聂华苓、王文兴、余光中及叶珊等,掀起了一股文艺复兴的气象,产生极大的影响。这是因为自五四运动以来,新文学的地位,早已十分稳固,因而这一群年轻的作家,迅速地建立起他们的地位。但在现代水墨画方面,由于台湾画坛传统国画的积习太深,虽然年轻画家们也得到一些长辈的支持,如艺专校长张隆延,以及师大教授虞君质、孙多慈及廖继春等,但现代水墨画家的创作一直受到保守派猛烈的攻击与打压,甚至用政治力量去迫害他们。   

     

相反的,刘国松的创新画风却在美国大受欢迎。他于1966年到美国后,举行了一连串的个展,从洛杉矶附近的Laguna Beach到纽约市,从明尼亚波里斯到达拉斯,在各地都备受赞赏。而同时于美巡回展出的《中国新山水传统》,也很受欢迎。如此一来,现代水墨画就成为一个新的国画运动,给予刘国松很大的自信心。到了1967年底,他在美国与欧洲的旅行结束回台湾,便创立「中国水墨画学会」,积极推动现代水墨画的创作。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