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刘国松在台湾领导的现代水墨画运动,又与香港的另一群新派国画创作者,即吕寿琨及「元道画会」的成员,结合起更大的力量。他们联手在台湾与香港举行了「中国水墨画大展」,通过这类联展活动,让彼此可以互相观摩与勉励,而促进现代水墨画的发展。到了1971年,刘国松应聘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后,更把现代水墨画的运动在香港进一步推展起来。他在中大艺术系开设了全世界第一门现代水墨画的课程,并于校外部开办现代水墨画文凭课程,培植了不少香港的年轻画家,他们于1976年成立的「香港现代水墨画协会」,经过二十五年的努力,成为了香港画坛的中坚分子。
事实上于七十年代,刘国松的画在国际上建立起一个很特殊的地位。他一面应美国威斯康辛的一所州立大学及爱荷华大学之聘,出任客座教授,一面又在各地演讲与展出。他的足迹遍及北美、欧洲、亚洲及澳洲,成为中国画家在国际上展出次数最繁、作品藏点最多、绘画名声最响的一位。刘国松的艺术成就,主要是把中国悠久的绘画传统,用创新的技巧与方法,参以西方的理论与创作观念,融会而成一种新的艺术结晶。他沿用了中国传统的笔、墨及纸,作为基本的工具材料,但在表现形式上,却加入不少西方的因素,创造出崭新的绘画技巧与风格,能够充分反映其个人的人生理想,以及当前中国文化的精神。在二十世纪中,有无数的中国画家,不断摸索中西合璧的艺术表现,然而其中绝少像刘国松的现代水墨画创作那样,既保留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又把握住这个时代的精神,兼容中西文化之长而进入一个新的绘画境界。
刘国松所提倡的现代水墨画,对中国大陆的绘画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1975年他到爱荷华大学任客座教授,全家卜居于爱荷华城。那个时候,正是中国大陆从文化大革命转向对外开放的阶段。爱荷华大学有一个全世界最有名的国际写作研讨班,最初由美国名诗人安格尔主持,后由聂华苓接掌,每年都在欧亚许多国家邀请二、三十位知名文学家来参加研讨班数月。大陆对外实施开放政策后,数年之间,名作家如巴金、曹禺、萧干、毕朔望、艾青及王蒙等,都受邀到爱荷华大学来参加研究讨论,刘国松也参与了一部分的活动。经过聂华苓的介绍,他认识了诗人艾青,两人十分投契,很快便结成好友。艾青虽以新诗闻名,其实他的主要兴趣,却是在美术方面。三十年代初期,他曾赴法国学习美术,回国以后,就在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任教授,负责艺术理论的课程。艾青于1980年与刘国松在爱荷华城相识后,就常到刘的家中看他的创作。由于他的介绍,刘国松便开始与大陆的艺术界有所接触了。
1981年11月1日,由李可染任院长的中国画研究院在北京成立。全国著名的画家,都获邀参加开幕仪式,刘国松虽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却也在邀请名单中。刘国松于是认识了大陆画坛的许多名家,如李可染、吴作人、刘海粟、陆俨少、黄胄、吴冠中、程十发及叶浅予等。他还带了两张画参与成立大会的展览,那虽是其作品首次于大陆展出,却马上引起了艺术界的广泛注意。当时全国美协的主席江丰,即当面邀请刘国松到北京中国美术馆开个人画展。此展于1983年2月8日正式举行,受到热烈的欢迎,轰动了整个大陆画坛。
刘国松的展览,为中国大陆的艺术界,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本来大陆的美术自解放以来,一直受鲁迅三十年代所提倡的木刻运动的影响,再加上苏联的社会写实主义的理论,遂一直以此为宗旨极力反对欧美抽象主义的作风。因此1982年时,由波士顿博物馆应美国政府之请,办了一个美国绘画展,到北京与上海展出,其中十多张的抽象画就遭到中方的反对,几经交涉后才勉强得以展出。然而艾青等人于刘国松的画中,却看到了本来已存在于中国艺术传统中的抽象美。这种超以象外的美,在刘国松的抽象手法处理下,成功地把中国传统书画相结合,推向更高的艺术境界,而构成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表现形式。因此通过刘国松的作品,抽象画就开始被大陆艺术界所接受了。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