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映球版画展:版画家七十载艺术生涯大展示
0条评论 2011-04-15 09:49:16 来源:深圳新闻网  

投身岭南的田园吟唱

 

新中国建立以后,罗映球的版画创作进入高产时期,1955年的《把青春献给农庄》、1958年的《水口大桥功底》都表现了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场景。

 

“文革”期间,罗映球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他让家人在探望他的时候,暗地里给他带来小刻刀,在可能的情况下,利用粗糙的小木板刻一些小品,内容就是自己居住的房屋和生活的小角落。和许多艺术家一样,这几乎是他创作的空白期。“文革”之后,当他重新拿起钟爱的刻刀时,也许是人生际遇的感怀,也许是艺术观念的变化,他不再刻画那些歌颂题材,而是把目光转向风景。作品中渐渐少了“人”的内容,转而刻画大自然的风景。

 

罗映球一生生活在粤东北的兴宁客家,刻画了大批家乡风情场景的色彩版画,既具浓郁的地方韵味,也充分体现了岭南地区的地域文化特征。经过几十年的“革命美术”、“社会美术”的创作,步入新时期的罗映球逐渐从“美术运动”和“运动中的美术”中沉淀下来,最终形成了自己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又具有典型岭南情韵的版画艺术风格。其中,晚年两件重要的代表作品为人们津津乐道,其一是巨幅长卷作品《百牛图》,刻画了代表着客家人勤劳质朴、吃苦耐劳、任劳任怨顽强精神的130头“老黄牛”;其二是同样的巨幅长卷作品《嘉应风光》,描绘了包括原兴梅地区的粤东专区,现为梅州市辖区内的主要山水胜迹。

 

 


【编辑:冯漫雨】

编辑:冯漫雨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