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场专拍中,政坛人物作品如孙文、黄兴、蔡锷、蒋中正、阎锡山、白崇禧、陈独秀等,虽然不是书家,但所受的中国传统教育,对于笔墨的掌握仍具水平,在字里行间中,英气勃发。
康有为(1858-1927年),清末民初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戊戌变法运动的倡导者和发动者,同时也是位艺术革新家。从政治变法到艺术变法,不仅使康有为个人声名大振,给民国书法、篆刻、绘画的创作、研究,都带来了新的生机。康氏对书法的最大贡献是首倡北碑运动,对“二王”传统帖学构成强有力的冲击,形成近现代书坛碑派书法创作的主流形态,并创造了独具风格的“康体”。“康体”的特点是魏碑隶书风格。康氏早年对《石门铭》和《爨龙颜》用功极深,同时参以《经石峪》和《云峰山刻石》,创作时起笔无尖锋,收处无缺笔。其撇捺舒展大度,特别是捺笔,一笔直下,势不可挡。本次专场包含康氏法书作品共十件,此幅《致仲周仁兄对联》:“天人一切大欢喜,花木四时皆吉祥”,笔划平长,转折多圆,运锋自然,结构舒张,却有纵肆奇逸之气派。
没有孙文,中国近代史将完全改写。孙中山(1866-1925年)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成立了兴中会及同盟会,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言。“天下为公”、“博爱”是他重要的政治理念。为宣传“博爱”思想,孙中山曾多次把“博爱”题词分赠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虽然孙氏并不以书法知名,但从其传世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颜真卿、苏东坡及北碑方面的研究是颇具造诣的。此幅《致祉英先生“博爱”》横幅,结体紧密,气象雍容,颜字的宽博与厚重依稀可见。孙氏书法不是练出来的,纯粹流露自心灵。“字如其人”在他的身上得到完美体现。
黎元洪(1864-1928年),人称“黎黄陂”,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都督,也我国历史上惟一做过两任大总统和三任副总统的人。时论称他忠厚稳健、和蔼谦虚,政坛素有“黎菩萨”之誉。虽然出身行伍,由于家学渊源和个性使然,黎元洪也算得上半个文人。从目前各种研究黎氏的成果看,黎一生有三大爱好:写字书法、购置房产、投资实业;下野及隐退后有三大爱好:书法、听戏、交友,这是对其一生的精辟概括。由此看来,黎氏一生钟爱书法,确实于其中下了一番功夫。黎元洪的书法师从颜柳,与历代政显一样,以宏大堂正为上。此幅《致韬甫君行书七言联》,墨色浓厚,大气磅礴,显示其深厚的颜字功底和国学学养。
陈独秀书法作品市场甚为追捧,此件《致黄娜先生行书》为本场拍卖一大亮点。陈独秀(1879-1942年),思想家、政治人物,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及首任总书记。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创办了著名白话文刊物《新青年》,也是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命运波澜汹涌、经历非常丰富的传奇人物。许多人也许不知,陈独秀在诗学、文字音韵学以及书法上的造诣都是相当精深的。陈独秀的书法碑帖结合,写得汪洋闳肆、兼备众体。此件行书条幅,通篇气格高古苍莽,线条厚拙凝劲,体势雄健,韵味无穷。
蒋中正(1887-1975),政治家、军事家。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国国民党总裁、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务。以当年蒋中正中华民国总统的政治地位,此件《楷书》作品尺幅与内容均十分难得。
蒋中正的书法,字如其人,中中正正,如一介方正的石头。他很少写行书,以楷书为主,宗法柳公权、欧阳询,顿挫分明、结体有度,骨力雄强、章法严谨。蒋夫人宋美龄热爱艺术,但早年留学美国,于中国传统书画并不擅长,相较于习画师承黄君璧,宋美龄的书法则由蒋介石亲自调教。蒋介石曾在日记提到夫人“书法大有进步,甚感欣慰”,显示夫妇二人感情深厚。但蒋介石不懂国画,在夫人不懈习画之时,只得伫立一旁“观摩一二”,却“未能辨其得失”。从此篇行文看,蒋介石对夫人的作画天赋与成绩满是溢美之词,这既是鼓励另一半继续努力学好绘画,亦是夫妻生活情趣的显现。
编辑:颜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