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凝望百年”专拍亦收录了张群和白崇禧为何遂先生(1888-1968年)六十岁寿庆所作《行书中堂》和《楷书龙门对》。张群(1889-1968年),政治家、外交家,蒋介石的终生幕僚。白崇禧(1893-1966年),民国时期军事家、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有“小诸葛”之称。上款人何遂先生,字叙甫,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一生待人耿直,热诚,酷爱书画、文物,他唯一的财产就是大量的古文物和图书,曾先后全部分赠给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历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馆和天津图书馆。从此两件书法作品看,张群的字迹清雅朴拙,白崇禧的用笔力透纸背、造诣颇深,字里行间亦流露出二人对何遂先生的尊敬与钦佩之意。
陈立夫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中国国民党政治家,大半生纵横政海,曾历任蒋介石机要秘书、国民党秘书长、教育部长、立法院副院长等各项要职。作为有留美背景的教育部长,在战乱期间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国民政府迁台后移居美国,潜心研究中华文化,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和国际认可,晚年竭力推动海峡两岸的交流。陈立夫的夫人孙禄卿女士毕业于上海艺专,为国画大师刘海栗弟子。陈立夫先生也自幼爱好书法,远走美国后,与夫人书画唱和,从此临池不辍。特殊的历史地位和拙朴的书风,使其晚年的书法受到华人热捧,求着盈门。其书法笔力劲健,法度严谨,古拙质朴,格调高古,非一般书家。本次专场中有一件陈立夫书法手卷,长约7米,是陈氏1977年受宋美龄之邀,在妇联会作“上帝与诚”演讲之讲稿。特别的书写内容,加之书者的特殊身份,相信会受到市场格外关注。
民国文坛实是闪闪生辉,在新旧时代的交替下,不仅人才辈出,这时代知识分子承载历史使命何其壮丽,可说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袁克文(1889-1931年),别署寒云,民国总统袁世凯的次子,由其三姨太金氏(朝鲜人)生于朝鲜汉城(首尔)。生平参与政治活动不多,而长于诗文,工书法,能演唱昆曲,还极喜收藏书画、古玩等。与张学良、张伯驹、溥侗,并称民国四公子。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生活放浪不羁,妻妾成群,触怒其父,逃往上海,加入青帮,并在上海、天津等地开香堂广收门徒。
袁克文为硕儒严修的入室弟子,得其真传,真、草、隶、篆全都精妙,信手挥洒,尽至臻境。而生活在从皇权政治到民权政治过渡的政治剧烈变动时期,袁克文的思想观念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很不协调,不仅造就了他个性鲜明的处世风格,也直接影响了他的书法艺术风格。诚如此幅《隶书四言联》,用笔恣肆,挥洒淋漓。隶书之柔性美,在其笔下变成了“折金钗”型的刚性美,如石如铁之笔划,仿佛发泄其如怒如吼的压抑心情。
编辑:颜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