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印加人的祖先》展览中陈列的武士形陶罐
北京自然博物馆举办的动物标本展
免费,大门为所有人敞开
如果说观念的转变,让博物馆真正的社会价值得以回归,那么使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到最大体现的制胜法宝则是免费开放。
目前,全国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总数已达1743个,约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58%,其中北京市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已有137家,占全市博物馆总数的92%。据了解,2008年至2010年,中央财政共计拨付52亿元,对全国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门票减收、运转经费增量和改善陈列布展等予以补助。在中央财政的带动下,地方各级财政也积极落实配套经费,有效保障了全国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的顺利开展。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还制定了民办博物馆补助办法,对社会团体、企业或个人等兴办的博物馆免费和低价收费的,由财政经费根据参观人数和展览数量等予以补助。
此前,博物馆主要依靠门票收入作为主要经费来源。据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孟庆金介绍,免费开放之前,博物馆每年的门票收入近千万元。如今,参观者只需提前通过电话或网络预约,就可以方便地免费入馆参观。博物馆免费开放的直接结果就是参观人数的大幅上升。
“起初,我们也曾想过降价的方式,但后来发现效果远不如免费开放的好。”宋新潮说,“在湖北调研的时候发现,博物馆免费开放后本地的观众会大幅增加。比如在湖北,武汉的观众和武汉周围郊区县的观众几乎达到增加人数的一半,这就反映出在这个城市里,有那么多人住在这儿,却没有进过这个城市的博物馆,而免费使他们走进了这里。免费开放后,很多省级博物馆的参观者突破了百万,达到了免费前的3倍以上。这也是社会资源均等化的体现,社会公共机构对社会全体公民服务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另一方面,面对博物馆免费初期的一些担忧,很多时候是通过优质细心的服务来改变人的素质和人的观念。宋新潮讲了这样一个例子:在深圳博物馆,有些参观者穿着拖鞋很随意地来博物馆参观,不太合适。怎么办呢?博物馆就准备了100双布鞋,进门的时候请穿拖鞋的参观者换一下布鞋,走的时候再换回去。这样以后,穿拖鞋进博物馆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编辑:霍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