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博物馆展厅一景
中国铁道博物馆一景
走出去,与世界博物馆同行
“只有开放,中国文化才能发展。”宋新潮说,“更多的鼓励互换展览,更多的人员交流和学术讨论,也是近年来的一个较大的变化。”
他介绍,2007年至2008年在英国大英博物馆举办的《秦始皇:中国兵马俑》展览,英方从开始到西安选展品起就跟踪报道,展品运到伦敦时更是引起广泛关注,连张艺谋的电影《英雄》也被用来宣传。在出色的营销下,博物馆参观券一票难求,让整个欧洲的观众都跃跃欲试。“这种宣传和营销的手法对我们很有启发。”宋新潮说,“实际上,这些年赴国外展出的中国展览在国外宣传中国文化,让外国人了解中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为中国老百姓提供国际视野,让中国博物馆展示世界文化也是我们的目标。”
“台北:《山水合璧——富春山居图特展》、东京:《地上的天宫展》、罗马:《早期中国展》、巴黎:《重扉轻启——明清宫廷生活文物展》……”在国家文物局提供的一份清单中,即将在境外举办的中国展览逐一罗列着。宋新潮介绍,现在中国每年赴境外的文物展览达七八十项,并有计划地引进越来越多的国外文物展览,向国内公众推介世界文明。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旁,修葺一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已于今年4月开门迎客。首先登场的《启蒙的艺术》展览就是国博与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和巴伐利亚国家绘画收藏馆共同举办的,通过579件(组)艺术珍品向观者独到、全面地展现历史上的“启蒙运动”。不久前,一场名为《印加人的祖先——公元一至七世纪的古代秘鲁》的大型展览也在国博悄然开展,180件形态各异、千奇百怪的陶器、石器、金属制品和织物让国人首次近距离接触神秘的印加文化,令人神往。
如今,越来越多的文物展览成为“中法文化年”、“中意文化年”、“中俄文化年”等系列活动中的闪光点。2010年上海市成功主办了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会员代表大会,也标志着我国博物馆事业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尊重,中国博物馆正在与世界同行。
【编辑:霍春常】
编辑:霍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