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冬:我们都是穷人
0条评论 2011-08-24 10:19:24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杨时旸

“我喜欢隐。有时候太显了就等于无。”宋冬说,“隐在细节当中,如果碰到和你相通的人,是可以看出那种力量的。”就如同哈气成冰,没有对抗却也默默改变。

 

比“哈气成冰”稍早,1995年,宋冬开始用水写日记。那一年,他从外面找了一块石头,每天用一支毛笔蘸着清水于石头上写下日记。在作品自述中,他曾说,“水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无形的物质。它是生命源之一,又是毁灭物之一。我写下任何话而毫无顾忌。”

 

这个行为一直到现在仍在持续。只不过它已经从一件作品变成艺术家的日常生活。“就像刷牙一样。这不是个需要坚持的事。不做就不舒服。”宋冬说。

 

宋冬的作品似乎一直秉承着两条线索,一条是这类自身修炼一般的个体行为;另一条是家庭关系。

 

1997年左右,宋冬开始说服父亲与自己合作作品。他用一台摄像机拍下自己手部的光影,再让父亲坐在椅子上,把光影投放在父亲身上。影子在父亲身上游走如同抚摸。这个被称为《抚摸父亲》的多媒体行为作品企图以一种收敛的东方式的方式化解两代人的代沟。之后,他又和父亲合作了《父子太庙》等作品。就像几年后宋冬与母亲合作的《物尽其用》展览一样,他以琐碎的、隐晦的方式重新展现中国家庭的状况。

 

“我是个很注重家庭生活的人。”宋冬笑呵呵地说。这也是为什么他可以把旧物和“破烂儿”组成的作品持续到现在的原因之一。他认可那样的生活,不悲悯不批判,平视看待平视展现。

 

现在,宋冬一家居住在北京远郊的工作室里。有时他会去二手旧货市场买些破家具,夫妻俩再对其加工,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宋冬还在老胡同买下了一个四合院,但母亲去世后他很少回去居住。这两处居所中都保存了很多旧物,宋冬似乎真的接下了“穷人的血脉”,直到现在他仍住不惯楼房。

 

 


【编辑:陈耀杰】

编辑:陈耀杰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