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同在9月的其他双年展、艺博会来说,广州三年展显得沉默、低调。这个持续三年的三年展紧凑筹备三个月之后,终顺利举办。9月22日下午4点,第四届广州三年展在装饰味十足的广东美术馆正门开幕。坊间对本届三年展的态度基本是以观望为主,这是因为艺术界曾传出第四届广州三年展可能会推迟举办或不再举办的消息。后来广东美术馆正面表态,将会如期举办,并因与爱马仕的合作关系,把开幕时间定于22日。消息传出后,仍有人追问——在这个展会集中的9月,三年展是否面临资源缺失的问题?对此,罗一平表示十分有信心:第四届广州三年展可以说是一个‘超规模’的展览,三年展是由7个展览10几个论坛串起来持续三年的展览。可以说,启动展就是按照三年展来做的,其规模已经是一个三年展。
总策展人罗一平一直十分注重的三年展的“规模”与“形象”,并巧妙的解决了以上两个“品牌重建”的因素——利用当今艺术界无所不及、无所不能的失范情境,改变了以往双/三年展持续时间,把广州三年展繁重的工作量分摊三年进行。从往届的三年展提前两年开始筹备的操作模式来看,也可以理解为筹备时间的后延。“广东美术馆运作的三年间将一直讨论研究一个项目,某种角度来说,是聪明的,同时也是危险的。聪明是因为在有限的筹备时间内,广东美术馆别出心裁的如期拉开广州三年展的序幕。危险在于,如果本届三年展因‘战线过长’而使得学术成果不明显或关注度失散,那么广东美术馆将在这三年里彻底失声。”某资深媒体人表示。
对于广东美术馆是否会有“失声”之险的问题,同样有观众表示,本届三年展相比其他展会而言,在宣传方面确有欠缺。从艺术家名单一直未公布到诸多观众不知开幕时间,再到开幕当天流程不清。诸多细节的疏漏,让参展艺术家冯峰也有所感触,他在采访中提到很多人曾向他咨询参展艺术家名单、开幕时间等。像威尼斯双年展这样的国际展会,无论是主题展、还是外围展、平行展在宣传方面都做的非常好。一个是国家、政府的支持与推动,另一个是民间机构的自觉参与。而对于广东美术馆自身当然它应该做到它该做的,但确实力量有限。他认为威尼斯双年展的运作方式是很值得国内展会借鉴的。
从作品充斥美术馆建筑实体空间的程度上看,本届三年展无可否认做到了往届三年展的“规模”。而就现场参展艺术家的作品来看,可谓“参差不齐”。总策展人罗一平也曾表示:艺术家涉及广东本土、海外、国内重要艺术家以及不那么“重要”的艺术家,艺术家的成熟度是选择标准,但他也强调成熟不等于知名。
本届三年展艺术家多数都为各版块项目的策展人提名参加,也正因此被选择参与的艺术家才显得“参差不齐”的多元。策展人张可欣带来了近几年一直在进行的“文化交流”项目《板块移动》,是由东盟各国“活跃于国际艺术界的艺术家”所组成。策展人杨小彦为本届三年展提名张新民、张路江两位艺术家。在择选艺术家方面,他想表达自己的一种“本土立场与日常叙事”。从大的方面来讲,他认为中国文化似乎到了一个转折点。“中国的‘声音’全世界在听,但是我们讲什么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理解的转型不仅是经济的,还包括文化层面等等。在今天我们可能比以往都知道生活的重要性,而且这个生活是眼下的、当代的。我希望通过艺术家的这种朴素的表达来充实、纠正人们对‘当代’的看法。或者我更希望在当代艺术中有更多本土化的背景,而那些眼花缭乱的艺术形式是否真的在讲本土文化,本身是一个问题。”
说三年展参展作品参差不齐,或许还有艺术家对待展览态度与各国艺术家创作经验及受其成长环境所影响的文明程度不同等原因。
编辑:陈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