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十亿元时代是否是泡沫破灭之时
0条评论 2011-09-23 15:16:49 来源:新华网 作者:卜松竹

通常而言的“收藏”,其实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别:学术类的、装饰类的和艺术类的。而能够进入投资领域的,主要是艺术类的收藏品。而对于什么是“艺术品”,则需要严格和专业的鉴定。就中国艺术品而言,外国人看重铜器、三彩、雕塑、佛像,而中国买家更喜欢名画、宫廷御用品、犀角玉器等。对于中国的上亿收藏者来说,其中许多人的藏品作为个人把玩和兴趣爱好是很有价值的,但要想进入交易市场,则并不容易。

 

在当下艺术品交易市场中,“比对法”常常被使用。很多人认为,与同时期的西方艺术大师们相比,中国大师们的作品价格仍然偏低。但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如何确保中外大师属于“同一级别”?二是在艺术品市场上,“国际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而现在很多拍场上,争抢一件拍品的都是中国人自己,甚至远在欧美的拍场中,也往往出现七八成面孔是“黄皮肤的中国人”的局面,这种被西方媒体称为“瓷器爱国主义”的行为,从投资角度而言其实有隐忧。

 

“十亿元泡泡”破裂真正的收藏者复苏?

 

中国艺术品市场这些年来也经历了多次起伏:2003年秋天,中国水墨画出现了大崩盘,100万元的藏品,仅仅半年时间,价格就掉到了40万左右,而当代艺术品投资则开始欣欣向荣,价格飙涨,但数年之后,“F4”们的作品也经历了流拍之类的窘境,而对当代艺术作品价格的“泡沫”之声也从未中断。不过几年之后重新回头再看,发现这一领域中那些技法突出、创意惊人的艺术家的作品,仍旧坐稳了市场一线的位置。

 

台湾收藏家徐政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投资当代艺术品是投机,如果碰对了,可以翻几十倍上百倍的价钱,但是买对了也不简单,是一个大学问。而买古董是投资,只要买的是对的,就很安全。但由于信息透明,想用它做短线投资,买进卖出赚大钱,也不容易,比较适合长期投资。如今收藏已经变成资本市场,古董商和画廊都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专家也要有真才实学,这也是规范市场的必须。

 

一位长期为北京数家拍卖公司提供藏品信息的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资产超过1亿的人士或家族,北京有8800人,上海有8700人,广东也在8000人以上。这些人是拍卖公司潜在的客户群体,“钱其实不是问题,但很多买家希望看到一个让自己不会太不放心的市场”。从目前中国内地的收藏交易市场来看,仍处于“自由竞争”阶段,拍卖公司数量极多而不规范。而从世界收藏市场的发展规律来看,大的拍卖公司、艺术机构进入稳健上升的轨道,而高水平的藏家和私家艺术机构、交易场所也达到相当数量的时候,收藏市场才有望进入一个规范发展的时期。

 

“市场还得往上走一段”,一位专注于收藏某位现代人物画家作品的广州藏家称,“但是就算接下来市场回调了,也只有好处没坏处。它把目的不单纯的人洗出去,剩下的就是态度端正的人了”。他自言自己这些年的收藏与其他一些人相比,“升值”的速度并不是最快,但玩成了行内公认的研究这位画家的行家,对画家、对艺术、对文化的推动,起了一些作用,“这些画我不打算卖。玩收藏不能光想着赚钱,更重要的是要想想能通过收藏做些什么事情。”吴树也认为,中国艺术品跨入“十亿元时代”之时,也是这一波“泡沫”将破的时候,但是他“不悲观”,因为这将预示着“真正的收藏者将复苏”。

 


【编辑:易小燕】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