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收藏未来 分享For Free!朱迪和她的白兔美术馆
0条评论 2011-12-22 18:39:37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张桂森

99艺术网:刚才您提到您每年来中国四、五次,没有任何的计划,中间在进行收藏的时候,你只是通过去看展览吗?具体都是怎样去选拔作品?

朱迪:经常是看了很多的展览,有时看三十个展览都觉得没有一件作品能入眼的,收藏实际上更多的不是我个人,选择作品是我和王智远两个人的选择。这个只代表了王智远和我两个人的审美取向,并不让每个人都同意我们的审美取向,但是我们尽量做到记录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从2000年到现在一个比较详尽的一个记录。目前虽然仅仅只有250位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进入了收藏,但是在广泛筛选的时候我们已经看了几千个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了。

 

99艺术网:您有没有从各种各样的博览会去选择收藏作品?

朱迪:几乎主要的博览会都去的,但只在博览会上买过两三件作品,而且实际上那几个艺术家其实早就已经进入到我们的收藏里了。另外,有时博览会上不光是买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我也买些其他国家其他艺术家的作品。

 

99艺术网:像白兔美术馆这样主要介绍中国当代艺术的美术馆,世界上独此一家,它对当地的一个影响是什么?

朱迪:观众都非常热爱,因为看到了在别的任何地方看不到的东西。很多中国艺术家创作的当代艺术作品实际上了说如果不看名字,你不知道是中国艺术家创作的,因为他们有非常全球化的语言。世界上很多的人也来悉尼看,像英国的泰特,像纽约的MOMA,特别是德国的很多美术馆的同行来,他们也做了很多借展。也有澳大利亚各个州的美术馆,同时还有像马上去挪威的一个大型美术馆的一个大的展览。同时像很多国际人士,包括一些二级市场上的专家都会来参观,主要是想寻找一个参照的系数,所以他们不光是看展览,看我们的展厅,而且我把他们带到仓库去,了解一下我们的收藏,了解中国当代艺术一些最新的发展和变化。所以进入这个收藏的所有艺术家,我没有想到谁像生产线、流水一样做作品,做的基本上都是很独特、很独件的作品或者是系列的作品。

 

99艺术网:即便像尤伦斯、乌里-希克这样的大收藏家也没有像您这样马上去建造一个美术馆,去做这种推广,是什么让你这么喜欢中国的当代艺术?

朱迪:首先我还是很幸运,我能够有这个机缘来收藏中国的当代艺术。当年我来访问王智远的时候,我才了解到中国的当代艺术创作是这么的丰富。但实际上当时在海外、在西方来说,我们了解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就是那么十几位,这些人不断地在那儿出现,其实是非常小的、非常少的一个小众代表了很大的艺术家群体,这些人不光是在一级市场,而且是在二级市场上非常的活跃。我到这儿来才发现情况其实并不是这样,中国当代艺术创作是非常的活跃,艺术家人数和创作数量之多使我重新反思,历史也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使我有机会能够做这个收藏,同时能让更多的人来分享我的收藏。

 

另外一个如果我要是不认识王智远,跟王智远成为这么多年的好朋友,作为一个西方人来说是不可能做好这个收藏的,没有我的合作伙伴两个人一起去做,去真正的了解情况是不可能做这件事的。实际上我跟王智远,一天从太阳出来我们就开始出去寻找,没有一个目的,只是一个过程,到处去看,到处去找,非常艰苦的一个工作,而且需要花费很多很多的时间。

 

99艺术网:您和王智远老师在收藏作品,达成收藏作品共识的过程里,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朱迪:比如说我和王智远老师两个人本身都是艺术实践者,是艺术家背景,所以我们知道艺术家创作要付出很多的艰辛和代价。在选择的过程里面,最难的地方在于我们怎么能够知道艺术家在做什么,不管是从技术上、技法上,还是从观念上。你知道抽象绘画最难的地方不是你画了什么,而是说你不画什么,你舍去什么东西是最难的,也是你的一种选择。只有我们能够看懂、能够读懂这些艺术家,知道有些东西不是纯技术层面上的,当然技术层面也很重要,我们也非常重视技术,但是创作更多的是技术和精神、观念两个层面上的结合。如何完美的结合,这对我们来说是不断地要去发掘和不断调整,去发现一些新的东西,这些东西应该做得有道理。收藏过程中,经常也跟艺术家有很多对话,会经常提出问题来,这个过程本身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对于每一个细微的地方,对于每一件作品都要提出质疑来,为什么他会这样做?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